科普创作评论 Science Writing Review


《科普创作评论》»每期目录»2017年第1期»众弹»闲话:如何审稿科幻小说

闲话:如何审稿科幻小说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成全

2017-09-12 14:07

审读科幻小说来稿与其他文类来稿的区别在哪里?在这里,我们先看一个例子。汤姆·麦道克斯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泛光灯》杂志上登过一篇无题小说。在小说的第一节,作者写道:

下了飞机的旅客们乘坐一种名为“爬虫巴士”的交通工具去了出口……

我在负责书稿工作的同时,也在单位担任科幻文学刊物的执行主编,发现部门内的编辑们很有规律地形成了两个极端类别:一些编辑经常阅读侦探推理、科幻、青春等类型文学而很少涉猎主流文学,而另一些编辑则在工作前就通读了大量的中外名著,却从未碰过任何科幻文学的只言片语。

因此,我在这些编辑中做了一个小实验,实验的结果是:编辑们在接触了麦道克斯文本后分化明显。爱读科幻文学的编辑和我有相同的想法:至少在我讲这个无题故事的开端,叙事还未做进一步解释的时候,他们会认为麦道克斯的意思是用“爬行巴士”作为机场的运输工具。大家想象出三角龙的背上被安上鞍座,或者翼龙拉着黄包车的场景。这是种可笑的科技,多少显得有些做作——但很多科幻小说都有这样的奇思妙想,也能自圆其说。在麦道克斯的世界里也许有生物工程师创造了许多实用而愚蠢的新变种恐龙。但那些从未涉猎类型文学只读主流文学的编辑却“另辟蹊径”,他们立刻猜到“爬虫巴士”是个暗喻,指的就是一般的公共巴士,只不过车厢分为数节,可以在停机坪内如长虫般蜿蜒前行。

这是一道分水岭。同时也指明作者没有制订好游戏规则就“莽撞”开篇的危险——会导致编辑们产生阅读鸿沟,最坏的结果是稿子被编辑用眼一扫即被枪毙,当然,麦道克斯写的也算不上一篇好稿子。

作者们在创作科幻小说前满脑子的一堆想法只是一堆想法——它们杂乱无章、不成体系、混乱不堪。在讲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之前,故事的创造者要仔细琢磨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这应该从基本游戏规则,即作者小说中关于世界的自然规律开始。

科幻文学与主流文学的最大区别之一在于其故事背景不是已知的世界。如果一篇小说放在编辑面前,里面说不清什么可能自洽、什么不可能自洽,给不出对这个虚拟世界圈定的游戏规则,那作为编辑的我们只能茫然地毙掉它了。

不妨以星际类的科幻小说亚种为例说明。编辑审读这类亚种时要看小说里为什么要有星际旅行?可能只是因为作者需要一幅和地球完全不同的景色画卷,也可能因为作者希望他的故事在一个动荡社会中展开,一个远离地球的地方,以至于人物在那里根本不能发出呼救。甚至,可以假定作者的创作理由比这更为简单:故事发生在一个完全想象得出的外星社会,这些外星人居住的环境类似地球,因此人类和地球上的其 他物种在对方的星球也可以存活,只不过这些外星人非常奇特,不可能在地球上进化出来,所以作者只能让他们生活在其他星球。如此,则太阳系里的其他行星是不行的。2015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的越过冥王星的飞船发回的图片最终证实,太阳系其他行星和卫星上没有适合地球物种生存的环境,甚至很可能根本没有生命。因此,如果作品构思的外星人住在另一个星系,则更具可信性,可优先考虑采用。

如果投稿的这篇科幻小说中没有人类,乍一看似乎没什么问题。但如果小说只描写外星社会,和人类毫无关系,不出现星际旅行的情节,这样的科幻小说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因为在关于外星人的小说中,人类的存在为读者(读者当然也是人类)形成了参考系,让读者可以看到外星人和人类间的区别,以及其各自的社会如何体现出这些区别。即使从外星人的视角描述也同样如此。

科幻小说中完全没有人类,作者就必须用外星人的想法来写作,而由于外星人从未见过人类,也就不可能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对比。外星人的一切便显得无从解释。笔者经手的一篇科幻小说就这样写道:

掘洞人花了一会儿工夫,想象自己的眼睛如果长在头部前方,有着重叠的视野,就好像眼前这只小鼩鼱这样的情况。这只生物怎么能知道自己身后发生了什么呢?它那小小的大脑能不能处理双眼视野的重叠部分呢?

文笔固然很好,但却是一篇非常失败的科幻小说,作者肯定认为这样写算是聪明的,可是编辑在看到从未见过人类的外星生物却一直在思考和人类有关的事,能保持多久的阅稿耐心呢?当然,通常选择这类题材的作者其处理手法比上述描写还要差:比如让掘洞人没有看到鼩鼱一类的生物便开始想象双目视觉;或者更糟,让外星科学家来讲解双目视觉的好处。这样的技巧也可以交代情节,但却令人物可信性减弱,并留下明显的操纵故事的痕迹。

好的星际类科幻小说,包括所有亚种的科幻在内,还是要有人类存在的。这样就不必面对那些只有外星人的小说所遇到的诸多麻烦,这也是审读评判科幻小说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科幻小说的审稿具有特殊性。美国《惊奇故事》主编、科幻小说鼻祖之一——约翰·W·坎贝尔定义好的科幻小说稿件是“拥有恰如其分的科学依据,采取逻辑缜密的故事结构,符合思维模式的人物关系……”

同西方相似,中国出色的科幻小说作家大都是与科学相关的从业者,拥有非常好的科学生活体验和逻辑性。因此,在克服理工科学生的文字短板后,将自身的体验与逻辑糅合到文章中将是创作优秀科幻小说的前提。

当然,拥有良好的科幻小说嗅觉和善于发现佳作的慧眼是需要长时间磨炼的,应当广阅佳作,关注雨果奖和星云奖两大获奖的作品。在业余时间与众多作者畅谈写作感受,甚至试着去创作作品,充分体验作者的创作心理,这样才能培养出灵敏的艺术感受,对科幻小说的优劣产生最为直觉的敏感。

作者简介

成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未来研究会常务理事、天津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科幻立方》执行主编、《科幻文学馆》书系创建者。连续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编辑奖”获奖者,国内完整翻译柯南·道尔“查林杰教授”系列科幻小说的第一人。

上一篇:叶永烈与叶永烈的笔
下一篇:没有了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


郑重声明
全国青少年科学创作活动


科普创作评论 Science Writing Review

《科普创作评论》(Science Writing Review,季刊)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刊,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一本面向科普创作工作者、科普创作研究者的学术期刊。

关注《科普创作评论》微信

《科普创作评论》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期刊微信
期刊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