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创作评论 Science Writing Review


《科普创作评论》»每期目录»2017年第1期»卷首语»又一个科普创作的春天

又一个科普创作的春天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周忠和

2017-09-12 13:58

2016年12月15日,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批复,同意《科技与企业》更名为 《科普创作》,时隔二十五载,《科普创作》回归复刊,这是时代赋予《科普创作》的机遇和 使命,有机会在盛世舞台施展自己的抱负——搭建科普交流平台,聚焦科普评论,助力科 文交汇,繁荣科普创作,提升国民科学素质。时代发展、格局变幻,刊物的发展和定位历 经沧桑与变革,如今得以复刊,身载社会各界的厚望与期待,负重前行。

时间回溯到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坚冰击碎,枷锁冲破,中国开始了现代化的 新征程,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1978年的春天,也因 此成为“科学的春天”。1979年8月,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前身中国科学技术普及创作 协会主办的刊物《科普创作》试刊内部发行,时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周培源先生撰写 了文章《迎接科普创作的春天》,文中指出:“《科普创作》的历史使命就是繁荣科普创作, 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科普创作》自创刊起至1992年更名为《科技与企业》,历 时14年,贯穿了科普创作较为繁荣的20世纪80年代,共出版77期,刊登科普政策、理 论研究、评论、原创作品等近2000篇,为推动科普创作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较强的 社会影响力。

2016年,在“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 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科普创作是科普工作的有机 组成部分,感谢这个时代,给了《科普创作》无上的使命感和荣誉感,不忘初心,重新开 始。虽有着多年办刊历史的厚重积淀,时代的变迁依然给《科普创作》带来了足够的考验, 不得不在试水中摸索前行——如何搭建好科普创作交流的平台?如何通过评论引领科普创 作的发展?如何让那些有远见卓识的思想脱颖而出?这些都是《科普创作》办刊人时刻在 思考的命题。经历过迷惘和仿徨、发展与中断,如今,我们欣喜、忐忑而自信,也有了更 为清晰坚定的认识,即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贯彻“加强评论、培植 人才、繁荣原创”的办刊宗旨。复刊后的《科普创作》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注重推荐具 有原创性、思想性、时代性的作品,反映国内外科普创作新成果以及创作产业发展新态势, 追踪时下科普创作的新热点、新思想、新研究,向功底扎实、思想敏锐、充满活力的广大 科普创作者及研究者全面开放。

科普创作与科普工作一样任重而道远,中国文艺界的大发展,不仅与文学息息相关, 更与科普创作的繁荣密不可分。当今的科普创作与科普评论都需高扬科学的旗帜,以时代 的呼唤、人民的需求为中心,坚持科学性、艺术性、思想性相统一,积极面对并适应新科 技革命、人工智能与生物技术带来的全新创作生态。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科学与文化的自信,是一个民族更基础、更 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衷心地希望广大科技工作 者、文艺工作者、文教工作者、科普创作工作者积极投人科普创作,努力创作出无愧于伟大 时代、伟大国家、伟大民族的优秀科普科幻作品,夯实科学与文化的自信力,为实现中国 梦注人科学的力量。《科普创作》愿与您一起携手并肩,建立一个广泛的科普创作交流的平 台,努力推介优秀科普作品,推动科普创作的发展,迎接科普创作又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


郑重声明
全国青少年科学创作活动


科普创作评论 Science Writing Review

《科普创作评论》(Science Writing Review,季刊)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刊,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一本面向科普创作工作者、科普创作研究者的学术期刊。

关注《科普创作评论》微信

《科普创作评论》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期刊微信
期刊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