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创作评论 Science Writing Review


《科普创作评论》»每期目录»2018年第1期»名家赏析»叶永烈科学文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叶永烈科学文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科普创作》

张志敏

2018-04-18 15:31

叶永烈是当今时代成就卓著的科学文艺 作家,在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小品、 科学家人物传记、科学教育电影剧本等多个 领域著述达千万字,其作品数量之多、类别 之广、影响之大,同时代鲜有人能及。叶永 烈同时也是一位科学文艺理论研究者,在他 数十载的科学文艺创作生涯中,始终贯穿着 对科学文艺理论的研究与思考。2016年,第 二届“王麦林科学文艺创作奖”颁予叶永 烈,高度认可他在科学文艺领域做出的突出 成就和卓越贡献。

2017年,《叶永烈科普全集》出版,这 是对其从事科幻、科普文学创作几十年作品 的一次最完整的整理、汇集,包括科幻小 说、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普读物、科学 家传记、科普创作理论6类内容[1]。其中, 有5部著作涉及科普创作理论,分别是《主 力舰沉没》《写给“小叶永烈”》《每一个孩 子都能写作》《科普创作札记》和《科学文 艺概论》。前4部著作主要收录与叶永烈科 普科幻创作相关的回忆录、谈话、采访、书 信、札记等,以相对零散的方式体现了他在 科学文艺创作方面的体会、观点与思考,史 料价值较高。而《科学文艺概论》是一本较为系统地阐述科学文艺创作原理的著作,并 且基本囊括了散见于其他4部著作中的科学 文艺创作相关理论,集中体现了叶永烈的科 学文艺思想。

本文主要基于《科学文艺概论》的研究, 阐述叶永烈科学文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叶永烈科学文艺思想的渊源

据叶永烈回忆,他1961年前后初尝科 学文艺创作理论短文写作,1978年起开始参 加科学文艺创作理论学术交流,写了《科学 文艺创作札记》《科学文艺漫笔》等文;至 1979年春,应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授课之 约写成科学文艺讲稿的初稿。后来,叶永烈 受邀在全国科普创作协会以及北京、上海等 地科学文艺创作讲座上发言,利用学术交流 机会就科学文艺讲稿广泛征求业界人士的意 见,写成3万字左右的《论科学文艺》初稿。 经过多次修改、补充之后,1980年6月,20 万字的《论科学文艺》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 版,它是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地讲述科学文 艺创作原理的著作。时隔37年,在《论科 学文艺》基础上修订扩充而成的《科学文艺概论》将叶永烈的科学文艺思想以更丰富、 更成熟的姿态呈现出来。

叶永烈科学文艺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 长期的过程,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鲜活的现 实源头,体现了中西思想、古今文化的融会贯 通,也包含着对自身创作实践的反思和总结。

 

源于对苏联科学文艺思想的借鉴吸收

郑文光曾认为,科学文艺这个词可能是高 尔基首先使用的。把高尔基的理想从创作实践 上加以实现的是伊林,他创作了《五年计,刨 故事》《人和山》等作品,这批优秀的科学文 艺读物从20世纪30—50年代陆续被介绍到中 国,在知识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之后,伊 林的科学文艺思想也陆续被译介至中国,如中 国青年出版社1953年出版了一个单行本《论 儿童的科学读物》;科学普及出版社1960年出 版了伊林科学文艺论文选本《科学与文学》, 收录了伊林6篇科学文艺论文;科学普及出版 社1983年出版了一个增订本《科学与文学》, 收录了伊林科学文艺论著9篇[3],这些都深刻 影响了中国科学文艺理论的发展。叶永烈出 生于1940年,他成长和初试创作的年代正值 那个时期,自然而然会受到以伊林为代表的 苏联科学文艺思想的影响。因此,在对科学 文艺本质、功能、创作主体的探讨中,叶永 烈旁征博引,合理吸收借鉴了伊林、高尔基、 别林斯基等科学文艺先驱的思想精髓,在继 承中合理发展。例如,叶永烈吸收了“高尔 基号召科学家们走到文学领域中去,作家们 则走进科学领域中去,科学和文学结成战斗 的同盟”[2]的观点,提出科学文艺创作还有 第三条路,是“科学家与文学家联合创作”。

 

源于对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继承发展

中国文学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一方 面,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为叶永烈 的科学文艺思想提供了滋养;另一方面,科 学文艺在中国文学史上从来没有间断过,只 是过去在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工作中,没有 很好地从这方面对它进行总结[4]。因此,叶 永烈能够充分汲取古代诗歌、小说、散文等 文学的理论精髓并将其运用于科学文艺创 作的理论建设中,丰富并充实科学诗、科学 散文、科学小品等的创作理论。例如,他强 调科学诗要有诗的意境、诗的语言、诗的激 情,他评价高士其的科学诗是“诗中有科 学,科学中有诗”,与唐代诗人王维的“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恰好相通;又如,他在 论述科幻小说不同于奇幻、玄幻小说时还以 《封神演义》《西游记》为例证说明,等等。

 

源于对自身创作实践的反思总结

叶永烈具有丰厚的科学文艺创作经历, 也是一位善于思考的作家。透过《科学文艺 概论》可以看到,他勤于总结创作经验并不 断加以反思和检验。他还是一位活跃的科学 文艺理论研究者,经常参加学术研讨,发表 学术报告和论文。通过在创作中思考、在研 究中提炼、在实践中检验,叶永烈的科学文 艺思想得以体系化并不断丰厚。总之,在 科学文艺这片沃土上,叶永烈笔耕不辍、思 考不止,他有关科学文艺的创作思想也是在 长期、不间断地创作基础上产生并逐步形成 的,是作家角度的理论思考和智慧结晶。

 

叶永烈科学文艺思想的主要内容

 

科学文艺的本质:是文艺也是科学

 

科学文艺是科学与文学结婚的产儿

叶永烈认为,科学文艺是科学与文学结 婚的产儿,它从文学中吸取文艺性,从科学中吸取科学性,融二者为一体。在科学文艺 中,科学是内容,文艺是形式;科学文艺就 是用文艺形式来描写科学,寓科学内容于文 艺形式之中,是把科学做艺术上的再创作。

科学与文学的相互渗透和靠拢在古今中 外皆由来已久。叶永烈对科学文艺本质的认 识,充分吸收了俄罗斯作家别林斯基和苏联 作家高尔基、伊林对科学文艺的描述和观 点,并进行了更具体、深入的阐释。同时, 基于对科学本质的这种认识,叶永烈总结 出科学文艺创作的路径有三:一是科学家 拿起文艺之笔进行创作;二是文学家闯进 科学领域进行创作;三是科学家与文学家 联合创作。他将科学和文学视作科学文艺 的源头,认为科学素养和文学素养共同构 建科学文艺作者的修养。他还提出“科学 之树固然重要,科学之林也应该让人们看 到”,提倡写作综合主题的科学文艺作品, 呼吁科学文艺作者应努力发掘新题材,普 及新科学。

 

科学文艺是文艺作品,也是科学的一部分

叶永烈辩证地回答了当时关于科学文艺 本质的三个有争议的问题:什么是科学文艺 作品?科学文艺究竟属于文艺还是科学?科 学文艺作品以文学为主还是科学为主?

他提出,一篇科学文艺作品须具备两个 条件:是文艺作品;有一定的科学内容。一 般的科普读物虽然具有一定的文艺性,但不 一定是科学文艺作品。他认为,科学文艺是 文艺作品,就这个意义上讲属于文艺;科学 文艺担负普及科学知识的任务,就这个意义 上讲也是科学的一部分;但科学文艺具有既 不同于文学作品又不同于科学论文的特性, 就这个意义上讲,它又独立于科学和文艺之 外。他又指出,科学文艺作品可分为两类: 一类以文学为主;另一类以科学为主。提倡 创作不同风格、不同题材、不同形式、不同 内容的科学文艺作品,反对“抑文扬科”或 “抑科扬文”。叶永烈对上述问题的辩证回答 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让更多作家能够抛 开顾虑、放开手脚去开展科学文艺创作。

 

大多数科学文艺作品属于儿童文学范畴

科学文艺作品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少年 儿童,大多数科学文艺作品属于儿童文学范 畴。科学文艺是用形象思维讲述逻辑思维, 启示当下的科学传播要加上文艺要素,如有 趣的故事、生动的语言、通俗的比喻和形象 的描写,才能够使懂事不多的少年儿童乐于 接受。

 

科学文艺作品的衡量标准:思想性、科 学性和文艺性为主

叶永烈将思想性、科学性和文艺性视作 衡量和品评科学文艺作品的首要标准。

首先,他强调科学文艺的科学性事关重 大,主张以科学的态度来写科学文艺作品, 并且应当像科学家写作科学论文那样严谨。 他认为科学文艺作品内容的科学性与表现上 的文艺性不会产生矛盾,因为幻想也好,夸 张也罢,都建立在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之 上,依据一定的科学事实。不过,叶永烈也 意识到科幻小说的科学性不同于一般的科学 文艺作品或者科普作品,不能用现实的科学 尺度去衡量。其次,他认为科学文艺作品的 思想性在于主题思想,不应将科学性凌驾于 思想性之上,旗帜鲜明地反对“科学性是思 想性的本源”说法。最后,他认为科学文艺 是文学中的一个独立分支,科学文艺作品属 于文学范畴,正是文艺性使科学文艺区别于 一般科学著作、教科书和通俗科学读物。品 评一篇科学文艺作品的高低优劣,除了思想 性、科学性外,主要取决于文艺性。

除此之外,叶永烈还提到科学文艺作品 应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和通俗性。他认为科 学本身就是富有趣味的,科学文艺作者必须 善于发掘那些趣味盎然的材料,要善用文 学的手段,避免枯燥的叙述;要以启发式 的笔调来写作品,不应把自己当作知识的恩 赐者。

 

科学文艺形式多样,创作有规律可循

从论及的具体科学文艺形式看,叶永烈 认为文学、艺术都可以用来表现科学,形成 包括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散文、科学 诗、科学相声、科学家传记文学、科学漫画、 科学连环画、科学寓言、科学谜语、科学文 艺电影、科学快板在内的科学文艺作品。

 

科幻小说:科学启蒙,文学熏陶,启迪 幻想

科幻小说让科学文艺崛起于世界文坛。 叶永烈归纳出科幻小说的三个主要特点:首 先,是小说,有构思、情节、人物,在一定 程度上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其次,是幻想小 说,不是描写现实;最后,是科学幻想小说, 其内容有一定科学依据,符合科学发展规律。 他对科学幻想的理解是:现实的科学+合理 的推理。他强调现实的科学是已知的科学, 科学幻想小说的科学性就是科学幻想的合理 性。他不赞同“科学幻想小说就只需故事曲 折,情节紧张,写成所谓情节小说,即为上 品”这种说法。

叶永烈认为科幻小说是科学文艺作品中 启发性最强的一类,适合走以情节取胜的道 路。他还主张科学幻想小说尽管是幻想中的 故事,但是一定要真实可信,才会产生感染 读者的魅力,《人的复制》是这方面的成功典 范。叶永烈对科幻小说创作中的凡尔纳派和 威尔斯派表现出同等尊重,提倡科学幻想的 不同流派、不同风格。

依照幻想内容与方式的不同,叶永烈 将同样具有幻想色彩和元素的科学幻想小说 与科学童话进行了区分:科学童话的幻想主 要体现在一些夸张、拟人手法的运用上,而 科幻小说的幻想主要是科学技术方面的幻 想。他还依照是否描写现实的科学为标准, 在科学小说和科幻小说之间进行了区分,主 张中国应把科学幻想小说与科学小说加以区 别。他认为科学幻想小说和科学幻想故事之 间也有区别,前者有小说的特点,要塑造典 型人物形象,后者只是用故事来表达科学。 此外,叶永烈还提到《西游记》《封神演义》 等属于奇幻、玄幻小说,不同于科学幻想小 说。他的这些论述十分精练,寥寥几句便厘 清了很多困惑人们的问题,是对科学文艺理 论的极大丰富。

 

科学小品:纵横交织知识网,凤头豹尾 善比喻

科学小品是我国独有、独创的。叶永烈 梳理考证了科学小品在中国的发端、发展, 试图还原历史上文艺界对科学小品的种种论 争,揭示了科学小品作品中科学与文学的较 量和最终融合。

那么,什么样的科学小品算好呢?叶永 烈给出的标准是:题材新颖、适时,深入浅 出,文笔轻松,形象、活泼、生动,资料可 靠,数据确凿。实际上,这正是文艺性、科 学性、思想性等在科学小品上的体现。

科学小品的创作自有其道:题目要有 新意,切勿落旧套。正文由开头、主体、收 尾构成。开头应如“凤头”般华丽多彩,有 能抓住读者的艺术魅力。主体是主要内容所 在,应有层次、有条理,从浅入深,由远及 近,要善用科学小史的纵线与科学基本原理 之横线巧编知识之网。结尾应如豹尾,或展望,或点题,或总结,或留有余地,使人回 味无穷。科学小品还要善用准确、通俗、简 练的比喻,将读者不熟悉的科学原理、专用 名词等疑团冰释。

 

科学童话:重幻想与情节,善用拟人修辞

科学童话的读者主要是儿童,集丰富的 幻想、虚构的情节、拟人化的手法、普及科 学知识等特点于一身。他主张科学童话在介 绍科学内容方面必须十分严格,来不得半点 夸张和虚假。叶永烈注意到,当下科学童话 多以生物为写作主题,提出随着现代科技发 展,应更多关注非生物,反映现代科学。他 认为科学童话写作可以灵活运用童话创作常 用的“三段法”“反复法”“对比法”等,这 也不会造成公式化、趋同化。

更为重要的是,叶永烈对科学童话本源 的考证很有价值,他认为1920年陈衡哲发 表于《新青年》的《小雨点》是中国最早的 科学童话,取代了此前曾提出的1937年董 纯才的《狐狸夫妇历险记》。

 

科学诗:闪耀科学光芒的形象思维

科学诗首先是诗,要有诗的意境、诗 的语言、诗的激情,要用形象思维来表达科 学。科学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歌颂科学 精神的;另一类是普及科学知识的。

叶永烈对科学诗在近代中国的发展进行 了梳理和研究,认为陶行知的《纪念牛顿与 伽利略》是我国现代早期科学诗的开端;高 士其的科学诗充满爱国情怀、具有深刻的政 治意义,在其带动下,科学哲理诗得到发展; 而把科学诗创作推向新高峰的是郭曰方。他 还将中国科学诗分为硬科学诗和软科学诗, 是很新的提法。

 

科学文艺其他形式:文学艺术皆可为我 所用

叶永烈认为,科学文艺电影是科学、文 艺、电影的结合,包括科学幻想电影、科学 童话电影和科学家传记电影,而科学普及 片、教学片、技术推广片和科学研究片这类 一般的科教影片属于通俗科普作品,不属于 科学文艺电影范畴。

他还认为,科学散文分为写情、写景 和叙事3种,科学小品属于科学散文,科学 游记是最常见的写景科学散文;认为科学杂 文不以普及知识为主要任务,而是针对科学 领域的各种问题发表议论,可采用短评、随 感、对话、随笔等形式;认为科学故事与科 学小说不同,后者要塑造人物形象,而前者 不必;认为科学家传记与科学小说不同,前 者是真人真事的艺术加工,后者是虚构的; 认为科学寓言是融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于一体的。

此外,对科学文艺及其创作的长期实践 与关注,让叶永烈充分关注各种文艺形式与 科学的结合。他对科学漫画、科学相声都颇 有见地,认为插图是科学文艺作品的组成部 分,分为漫画、写实和装饰3类,也对漫画 家及其作品如数家珍。他还探讨了科学相声 的起源和发展,指出科学相声是值得提倡的 科学文艺形式,应该从科学本身挖掘笑料、 挖掘趣味,让相声的包袱来自科学本身。

 

叶永烈科学文艺思想的当代价值

《科学文艺概论》是叶永烈科学文艺思 想的载体,其史、论和写作体会三结合的写 作方法,也正体现了叶永烈科学文艺思想对 当代科学文艺发展的理论奠基、史料积累和 创作指导方面的价值。

 

中国科学文艺理论界的先导

中国的科学文艺既有本土科学文艺形式,也包含西方舶来科学文艺形式。前者如科学 小品、科学童话,后者主要指科幻小说。一 方面,中国古代已有无意识的科学文艺创作, 但现代缺少理论研究和总结;另一方面,西 方科学文艺思想传入中国经历本土化发展后, 也需要理论层面的揭示和讨论。在这样的背 景下,叶永烈的《论科学文艺》在1980年出 版。它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讲述科学文艺理 论的著作。比较《论科学文艺》与《科学文 艺概论》发现,叶永烈关于科学文艺的核心 思想,包括科学文艺的本质、功能、内容与 形式、衡量标准以及关于不同形式科学文艺 的创作规律等,早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基 本形成。《论科学文艺》之前,虽然文艺界对 科学小品、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等具体科学 文艺形式进行过理论争鸣,但一直没有出现 对科学文艺理论的系统论述。可以说,是叶 永烈首次构建了中国科学文艺理论的完整框 架,在中国科学文艺创作的实践之上,回答 有关科学文艺本质和创作规律等一系列重大 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叶永烈是中国科学 文艺理论界的先驱,叶永烈科学文艺创作的 思想对于中国科学文艺思想的丰富和发展起 到了引领作用。经过完善和发展,时至今日, 叶永烈的科学文艺思想在中国科学文艺界仍 然能够占据理论高地。

 

科学文艺研究的珍贵史料库

叶永烈对科学文艺创作的观点、认识、 体会等经常穿插体现在相关科学文艺历史研 究中,丰富的史料和据实考证是叶永烈科学 文艺思想的重要特色和支撑。这一点,在他 对不同形式科学文艺的论述中体现得最淋漓 尽致。这其中,又首推他对科学小品、科学 童话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的考证。

中国的科学小品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 应运而生的?是借何契机得以蓬勃发展并达 到高峰的?在解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叶永烈 善于用当事人的原话以及历史资料细密地梳 理、考证科学小品在中国的发端、发展,并 试图还原文艺界历史上对科学小品的种种论 争,揭示了科学小品作品中发生的科学与文 学的较量和最终融合。劲松曾评价:叶永烈 对科学小品在我国的发展做了调查考证,是 很有意义的。[5]叶永烈还基于史料研究将科 学小品在中国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1934年 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发端发展期;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作更加繁荣;“文化大革 命”后的新时期科学小品得以恢复特色,走 向正常发展。

叶永烈对中国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 学小品、科学诗的发展源头都进行了十分有 价值的考证,一定程度上还原了科学文艺的 发展历史。通过考证,他在《科学文艺概 论》中对1980年版本中有关中国第一部科 幻小说和科学童话的论断进行了修正:将中 国最早的科幻小说是1940年出版的顾均正 的《和平的梦》改为1904年荒江钓叟写的 《月球殖民地小说》;将中国科学童话的创作 历史从1937年董纯才的《狐狸夫妇历险记》 提前17年,认定为1920年发表于《新青年》 杂志上的陈衡哲的《小雨点》。正如他所讲: 为了确定“1904”这个被历史淹没的中国科 幻小说的提示路标,我曾经有一段在“时光 密林”中勘察的经历……在勘察的过程中, 他对中国科幻小说先行者徐念慈、中国第一 位科幻作家荒江钓叟其人其作品以及其在中 国科幻小说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解 读,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在史料价值方面还有一点十分可贵,叶 永烈作为中国科学文艺快速发展时期的亲历 者,对中国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学漫画、科学诗等领域的重点作家和 主要作品都能够如数家珍,为科学文艺理论 研究积累了珍贵的史料。

 

科学文艺创作的实践指南

叶永烈理论都是从他的创作实践中总结 而来,能够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较少空洞 的说教[6]。作为一位高产、多能的科学文艺 作家,他熟谙科幻小说、科学小品、科学童 话、科学家传记创作的一般法则,也积累了 丰富的创作经验和体会。他将这些内容升 华为科学文艺创作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创作 实践。

首先,对科学文艺创作的具体形式有指 导意义。例如,他总结了科学小品“纵横交 织知识网,凤头豹尾善比喻”、科学诗“闪 耀科学光芒的形象思维”、科学童话“重幻想 与情节,善用拟人修辞”的创作手法、特点 和理念。又如,20世纪80年代,叶永烈创 作了以公安侦查处长金明为主人公的系列侦 探科学幻想小说。他对此进行理论总结,特 别提到悬念在科幻小说中的运用。他认为, 在科学幻想小说中运用惊险小说常用的“提 出悬念,层层剥笋,篇末揭底”的创作规 律,可以使科幻小说情节波澜起伏,紧紧抓 住读者。除了向惊险小说学习运用悬念外, 还可以将惊险小说和科学幻想小说结合起 来,创作惊险式的科学幻想小说。又如,他 以《钱学森》为例,讲出科学家传记的三条 原则:一是考证史实;二是传承科学家的精 神;三是让科学家平实可信,不避讳对人物 的争议,用中肯如实的语言向读者道明,不 做裁判。叶永烈还提倡更加灵活的科学幻想 作品创作,如科学幻想小品,同时探索将科 学幻想与相声结合起来。如此一来,更拓宽 了科学文艺创作的思路。

其次,对科学文艺创作队伍建设有指导 意义。叶永烈总结出科学文艺创作的三个路 径:科学家拿起文艺之笔进行创作;文学家 闯进科学领域进行创作;科学家与文学家联 合创作,这对今后科学文艺创作队伍建设和 创作人才培养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时下,引 导科研人员参与科普创作就是走的第一条路 径,而让主流文学家关注科学文艺创作、科 研人员与科学文艺作家结合创作正是今后要 努力的方向。

 

结语

一言以蔽之,如上所述,叶永烈科学文 艺思想对当代科学文艺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 均有重要意义。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不完美 的一面,受时代和多种因素影响,叶永烈的 科学文艺思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一方面,叶永烈科学文艺思想在宏观层 面的系统性较强,涵盖了科学文艺的内涵与 外延。但是,在中观和微观层面,阐述的系 统性、完整性略显不足。例如,作者在科幻 小说、科学小品、科学童话章节撰写中,有 些内容写作有随笔倾向,深度和系统性都略 显不足。

另一方面,叶永烈的文艺思想中也不 乏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例如,除了强 调科幻小说的启发功能、科学诗的科学精神 感召功能外,他对科学文艺其他作品的功能 主要表述为普及科学知识,而不提及科学思 想、科学精神等,这与当今时代科学普及与 传播“四科两能力”的核心观点有一定认识 差异。此外,他还认为科学幻想小说的启发 性最强,认为科学幻想小说的读者主要是少 年,科学童话的主要读者是儿童。这一点还是值得商榷的。这要结合不同作品和不同的 读者对象来谈,不能绝对论之。

总之,科学文艺理论是指导科学文艺创 作的法宝,它来源于实践,最终也要运用到 实践中去。叶永烈科学文艺思想十分丰富, 也很成熟,后来人如若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探索和前进,是能够进一步推动中国 科学文艺事业发展的。

作者简介

张志敏,文学博士,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 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科普评估、科普创作。

参考文献

[1]叶永烈.科学文艺概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

[2]郑文光.科学文艺杂谈[A]//作家论科学文艺(第1辑).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80.

[3]余士雄.伊林及其科学文艺著作——为纪念伊林逝世三十周年而作[J].国外社会科学,1983(11):61-66.

[4]任福君,姚义贤.科艺史话——郑公盾文集[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3:38.

[5]劲松.“科学小品”源流再探[J].中国科技史料,1981(3):108-112.

[6]叶永烈.主力舰沉没[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09.

上一篇:科普巨擘科幻传奇研究先锋
下一篇:叶永烈科普作品略谈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


郑重声明
全国青少年科学创作活动


科普创作评论 Science Writing Review

《科普创作评论》(Science Writing Review,季刊)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刊,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一本面向科普创作工作者、科普创作研究者的学术期刊。

关注《科普创作评论》微信

《科普创作评论》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期刊微信
期刊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