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创作评论 Science Writing Review


《科普创作评论》»每期目录»2018年第3期»“ 纪念科幻小说诞生 200 周年”征文·科幻中的怪物»科幻作品中怪物的起源和分类 ①

科幻作品中怪物的起源和分类 ①

《科普创作》

付昌义

2018-09-14 14:54

题记

自《弗兰肯斯坦》诞生之后,科幻作品中 的怪物形象就层出不穷,包括了哥斯拉、异 形、僵尸等形象的怪物充斥于科幻作品中。本 文基于对“他者”的恐惧分析了科幻作品中怪 物的起源,并从来源于神话传说的怪物和人 造的异化怪物方面对怪物进行了分类研究。

怪物在科幻作品中的第一次出现是由玛 丽·雪莱创作并于1818年正式发表的《弗兰 肯斯坦》。而由《弗兰肯斯坦》改编的《魔 鬼博士》1931年的上映也标志着怪物在科幻 电影中的第一次出现。自此以后,科幻电影 中的怪物就层出不穷,不仅有面目狰狞的科 学怪人,还有嗜杀如命的异形,甚至还有庞 大如帝国大厦的哥斯拉,更有由人异化变种 形成的僵尸。下面我将从怪物的起源和分类 开始谈一谈科幻作品中的怪物。

 

一、对“他者”的恐惧——科幻作品 中怪物的哲学溯源

(一)“他者”视角下的怪物

笛卡尔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 提出了“我思,故我在”,也就是“我思考 所以我存在”。“我”在这里是主体的所指, 是一个集体概念——“我们”,即把主体的 思维意识提升到一个绝对中立的地位。过 分主张主体的地位,加剧了主客体的分离, “我”与他者的失衡。由此,哲学界试图探 索主体与他者的关系,“他者”理论逐渐成 熟。延续到现代,“他者”(theOther)演变成 一个西方后殖民理论的核心概念,作为“本 土”(native)的对应物,它强调的是其客体、 异己、边缘、特殊性等特质,显示其外在 于“本土”的地位和身份。“他者”是另类 的、异己的、带有差异性的“客体”,是处在主流的“主体”世界之外的群体,他们地 位低下,没有话语权,是一群“被统治”或 者“被隔离”的外来者。“他者”总是脱离 主流社会主体的群体,他们的立场和视角往 往是艺术作品中主题表达的主体,艺术家偏 爱通过描绘“他者”边缘、低级、被压迫、 被排挤的遭遇来反映普遍人类的生存状态。 “他者”的身份建构是相对于“自我”来说 的,他们是站在“被凝视”的处境,那么被 凝视就意味着客体化、对象化,这种凝视关 系形成控制与被控制、支配与被支配的从属 模式。

另外,法国哲学家拉康说过,人的自我 建构离不开自身也离不开自我的对应物,人 们苦苦寻找的自我总是作为一个“他者”而 存在的“镜像”。当我们对银幕上的“异 化”怪物进行猎奇欣赏时,看它们的野蛮与 强大、丑陋与凶残之时,其实看到的就是我 们自己的镜像,每一只“异化”怪物都是我 们自己冲突的投影。文明的冲突,人与人的 冲突,人自身的冲突,我们不消灭自身的欲 望、不战胜自我,就无法消除自身之魔。我 们不消除偏见与歧视,就无法克服他人的刻 板印象。我们不接纳不包容不同的民族,就 不能阻止对其他文明的异化,就无法消除内 心深处那只“异化”怪物。

在科幻电影中,一方面怪物作为由人类 自身创造,却不被普遍认可,甚至被大家排 挤、压迫,游离于人类中心论的“他者”而 存在,却对人类造成了无穷的伤害。如《科 学怪人》中的怪物,由弗兰肯斯坦创造,却 由于弗兰肯斯坦的害怕和恐惧,被视为“他 者”的异类,宁可毁掉已经拼接好的异化怪 物,也不肯再让另一个怪物出现。而《汉江 怪物》中的水怪正是来自美军毒剂对汉江 的污染。另一方面,怪物由于来源于人的创 造,甚至就是人自身异化形成的,怪物自身 也投射了人的种种缺点与丑陋,在我们对怪 物产生歧视与偏见之时,其实也代表了人类 生来就有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私念。正如《第 九区》中的主人公一般,作为记者,他仇 视、鄙视丑陋的外星人,等他被感染异化为 外星人一员时,他也同样被其他人类歧视。

(二)对怪物恐惧的原型本质

怪物,是一种非人的异化生命,是作为 “他者”而存在的一种“镜像”,产生自人类 对未知、自然和科技的原始恐惧,也是由多 种文化要素杂糅创造出的原始想象。怪物来 源于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有着丰富的文化 底蕴和历史内涵。从古代神话到现代小说, 从文学作品到影视作品,怪物一直占有一席 之地。

荣格将神话传说中的原始意象称为“原 型”。他认为,“原始意象”(原型)可以被设 想为一种记忆蕴藏、一种记忆痕迹,它来源 于同一种经验的无数过程的凝结。即这种记 忆是某些不断发生的心理体验的沉淀,并因 而是他们的典型的基本形式。怪物,作为恐 惧情愫的具象,一直存在人类的记忆中,已 成为人类情感经验的积淀物。荣格还阐述了 “原型”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是世代相袭, 是一个民族和集体的共同记忆,积淀埋藏在 人们心底。因此,怪物作为一种几千年生存 斗争和适应经验的积淀物,会在不同的历史 时期以不同的形式、各异的样貌、独特的性 格不断重现于历史舞台上。每一次怪物的登 台,都是一次重新唤起记忆沉淀。而出现在 不同时期电影中的怪物,都是人类当代生活 对远古以来内心经验积淀的复活,是个人心 理与集体心理在当代社会中的一个交叉点, 是当代生活经验与过去已经沉入潜意识的心理内容的混合叠加的重现。

我们之所以对怪物产生恐惧,其实最本 源应该是原始人类对黑暗来临之后的自然界 的恐惧。当黑夜降临之后,原始人类在山洞 中围坐在火堆旁,看到洞外未知的黑暗,听 到未知野兽的嘶鸣,心中只能留下对未知怪 物的恐惧,而这种恐惧随着集体无意识的沉 淀,也就形成我们对自然怪兽的恐惧。这种 怪兽也许是想象中拥有利爪和翅膀会喷火的 巨龙,也有可能是月圆之夜可以变身的狼 人,也有可能是身形高大无比的史前怪物恐 龙的孑余。

 

二、科幻作品中怪物的分类

明白怪物的“他者”身份和对怪物恐 惧的原型本质的了解,就可以从哲学的角度 去看科幻中的怪物。他们一方面对立于人 类中心论,如僵尸;另一方面又是人类自身 异化的体现,如《第九区》中变为外星人的 记者。所以实际上,我们可以说,怪物来自 于自然世界,是我们对自然中“他者”形象 的想象,同时怪物也来自于人类社会。怪物 隐喻了我们人类自身对于那些受压迫、受奴 役、不受重视的原始种族、独特生活方式人 群乃至非主流宗教信仰的人的根本性歧视。 所以怪物可以分为来自于神话或者原始传说 的怪物和人造的怪物。

(一)神话传说中的科幻怪物

神话传说是原始人类对自然世界的理 解、观念、观点的总和,它是原始人同大自 然斗争中具有幻想性的反映。原始人类的 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生 活,而用主观、片面、想象、幻想的方式 “不自觉加工”了这些事物现象,神话传说 也就由此产生了。同样的道理,神话传说的 怪物也就在原始人类对自然世界的想象中诞 生了。科幻作品中来自于神话传说中的怪物 一般有龙、狼人。

1.龙

龙的形象最早是从希腊产生的。在希 腊神话故事中,有一只怪兽叫做“科尔喀斯 凶龙”,其职责是守护金羊毛。古希腊文明 消失后,古希腊神话却在欧洲文化中不断 传播,由此龙的身影也在中世纪德国和英国 神话传说中不断出现。英格兰史诗《贝奥武 夫》就讲述了民族英雄贝奥武夫斩杀恶龙的 故事。龙的形象和传说最早来自于原始部落 的图腾,龙的原型很可能是人类综合了蛇、 蜥蜴与鳄鱼等爬行动物的特征所进行的形象 特征重组。人们对电影中的龙的恐惧一方面 是对龙的原型蛇、蜥蜴与鳄鱼的恐惧,另一 方面则是源于对以龙或者以蛇、蜥蜴、鳄鱼 为图腾的部落发动战争的恐惧。

银幕上的龙最早出现在1923年德国电 影《尼伯龙根:西格弗里德之死》中,2004 年《尼伯龙根的指环》再次将这个故事搬上 了银幕。2012年开始的《霍比特人》系列又 将龙的形象搬上了银幕,并且强化了狰狞恐 怖、会喷火、又视财如命的恶龙形象。不过 2016年俄罗斯拍摄的《他是龙》却又描绘了 一条善良的龙。科幻电影中的代表性龙则是 2002年上映的《火龙帝国》,电影讲述了一 条中世纪的火龙在伦敦的地下被发现,在经 过大量繁殖后,一大群火龙已经将现代世界 破坏成一片废墟。这里面依然延续的是中世 纪以来象征兽性和魔鬼的恶龙形象。

2.狼人

关于狼人传说的起源,则是来自于公元 400—500年流传于匈牙利的传说,一个叫亚 历山大·科维努斯的人在一场瘟疫中因自身 基因得以幸存,并成了不死之身,他的三个 后代中一个被蝙蝠咬伤变成了吸血鬼,一个被感染狂犬病的狼咬伤变成了狼人。这是狼 人的“瘟疫来源说”,也是流传最广的一种说 法。另外由于现实中有狼孩的存在,也可以 认为被狼抚养的狼孩也是狼人传说来源之一。 狼人的形象与月亮密不可分,在月圆之夜, 狼人就会变成狼,变身的过程往往是痛苦、 不受自身意志控制的,变身后的狼人会丧失 理智而伤及无辜,丑陋、凶残、令人恐惧。 狼人的形象传说来源于中世纪人类对被妖魔 化的外族人的恐惧。狼人的最初形象是外族 人为了威慑敌人、获得胜利而人为制造出来 的幻想。于是外族人就被异化成“在满月之 夜会化身,只为能品尝血腥”的狼人,在漫 长的岁月中,演化成了神话中的暗夜梦魔。 狼人形象最早出现在电影中是1935年美国出品的《伦 敦狼人》,随后 1941年由小朗· 钱尼主演的《狼 人》成为早期最 出名的狼人电影, 2010年这部电影 被再次翻拍。另 外在1943年的 《弗兰肯斯坦大战 狼人》中,狼人 第一次以正面现象出现。后续40年鲜有狼 人电影出现,直到1981年的《美国狼人在 伦敦》,这部电影更有点青春片的风格。进 入新世纪,2003年的《黑夜传说》、2004年 的《范海辛》、2008年的《暮光之城》系列 又赋予狼人独特的形象,特别是《暮光之 城》中的狼人变身不是来自诅咒,而是来自 印第安人祖先的赐福。


图1《暮光之城——新月》电 影海报,左一为狼人

从根本上讲,神话传说中怪物的产生 不能不追溯到当时的物质基础、思想观念和 宗教拜物上去。在原始时期,人类的思维借 助想象,创造出神话、传奇和传说,对人类 社会的影响如此之大。综上所述,神话是历 史的影子,神话传说中的怪物便是对影子中 神秘、恐惧、非客观的幻想。从这些神话传 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原始人类驯养动物、接 触异族、对抗自然的种种行为的反映。科幻 电影中的怪物也相应延续了人类对异类的歧 视,对自然破坏与反抗的思考。

(二)人造的科幻怪物

工业时代,人类再也不用像神话时代 那样,将对于大自然的无法抗拒与恐惧付之 于神明与魔怪印象了,然而,新的时代却不 断地有新的怪物产生。它们不再是对自然不 理解的模糊投射,而是对科技发展的沉重忧 思,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造怪 物与惩戒,这是对人类妄图利用科技制造满 足人类猎奇心理的事物而进行的宗教伦理上 的惩戒,如盲目通过基因技术制造出来的恐 龙以及科学怪人,结果导致了灾难而无法收 拾;二是科技失控与破坏,这是人类最主要 的担忧,表现在科技的方方面面,如电,如 核能,如机器人、僵尸、异形,这是技术的 失控会导致无法挽留的破坏,怪物作为科技 发展过程中的副作用而产生的;三是环境污 染与警示,科技失控常常导致环境污染,如 哥斯拉、大白鲨、汉江怪物等江海怪物,在 环境话题受到高度关注的今天,这类怪物电 影的出现有着更加深刻的现实意义。

1.科学怪人

《弗兰肯斯坦:现代普罗米修斯》由玛 丽·雪莱创作完成于1816年,正式出版发 表于1818年,1931年电影版正式上映。正 是在这部作品中,面目狰狞的科学怪人形象 第一次在世界露面。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将停 尸间的尸体分割拼接成一个怪物,随后在一 个哥特城堡中引入闪电将其激活。这个两米多高的怪物有着与人类共通的情感世界,但 是却因为外形的丑陋无比而被所有人嫌弃, 在渴求弗兰肯斯坦再造新的伴侣、渴求像人 一样交际时却屡遭打击、碰壁,进而报复社 会,其结局也在创造者弗兰肯斯坦离世后主 动走向了毁灭。

科学怪人的形象之所以恐怖,不仅仅 由于自身形象很像古代的人兽杂交合体的传 说,更因为他一产生就要毁灭自己的创造 者。另外,科学怪人的形象也是典型的科技 产生的怪物,这种怪物不受控制导致了更多 灾难。科学怪人之后,类似的因为克隆、基 因改造而产生的怪物形象也层出不穷,如 《化身博士》《莫洛博士岛》等。

2.江海怪物

随着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引起 人们对生态问题的日益关注,生态主义理念 延伸到文学、影视等多种文本当中。怪物电 影也逐渐在视觉文化领域里唤起观众对地球 生命之命运的深深忧虑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强 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生态叙事也自然 被引入怪物电影中。印刻着生态主义的电影 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 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考察,表现自然与人之 间关系和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生态责 任、文明批判、生态思想和生态预警是其突 出特点。因此,在生态叙事的话语中,怪物 的“恶”被降低了,人类自身的“欲”则被 置于批判的中心。

这类作品代表有韩国奉俊昊导演的《汉 江怪物》,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汉江 怪物》中看似是由于美军将福尔马林溶液倒 入汉江污染引起,其实背后的化学污染早就 开始了,电影中怪物出现的原因不仅仅指向 环境污染,还归咎于美军占领带来的殖民主 义。影片最后由韩国民众打败了怪物,暗示 着必须由韩国民众自己来解决政府乱局和美 国殖民的问题。《大白鲨》遵循的是“驱魔除 怪”这个主题,怪物出现在海滨(人类的场 所),英雄前往大海中杀怪,人怪对抗。不过 这种带着史诗般悲壮画卷的叙事方式却在当 代遭受了生态主义与“反人类中心论”的质 疑。虽然最后人类战胜了大白鲨,但是没什 么可骄傲的,也不用过分欣赏这种力量,因 为大白鲨代表的大自然最终会报复我们。《哥 斯拉》系列也是其中的代表作。《哥斯拉》最 早源于日本的特摄电影。根据电影所述,它 是深藏海底的太古生物,因为遭受氢弹爆炸 的核辐射,进而化身为更具破坏力的恐怖怪 物。《哥斯拉》表现的是人类科技文明进程下 自然界的反击,对人类的报复。

3.异形

“冷战”中美苏两国的空间竞争,对来自 苏联军事威胁的恐慌,成为20世纪60—70 年代怪物电影创作的题材。在美苏冲突最偏 执的1979年,第一部《异形》诞生了,导演 雷德利·斯科特在影片中塑造了一种在从前 的银幕上从未出现过的怪物。这个潜藏在无 边黑暗中的怪物有着可以唤起人类恐惧的一 切特征:肮脏、嗜血、灵敏、强壮、无声无 息、存在于认知以外。很多人认为1979年的 《异形》是为了迎合人人自危的时局而创造出 来的怪物,其实早期的外星怪物电影早就在 这条对社会和时局进行隐喻的道路上开始了。

自1979年开始,《异形》系列共拍摄了 八部:《异形》四部、《异形大战铁血战士》 两部、《普罗米修斯》与《异形:契约》两 部。这八部电影完整叙述了《异形》的故 事,而《异形》也由早期的B级片成长为一 个完整的IP。《异形》系列延续了20世纪50 年代以来美国外星怪物电影的隐喻,把异类 怪物当作人类天敌,把外星生物当成是苏联 的核导弹或是共产主义威胁的一种隐喻。这 种怪物虽然不是人类自身制造,却是由于人类的发现而引入地球。

4.恐龙


图2恐龙(电影《侏罗纪公园3》)

恐龙是史前灭绝的一种爬行动物的总 称。1925年,柯南·道尔的《失落的世界》 第一次由小说改编成了电影,恐龙这个形象 也第一次登上了电影舞台。随后,20世纪 90年代上映的《侏罗纪公园》《失落的世界》 又再次把恐龙的形象发扬光大。 《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没有出现在人类的神话时 代,反而在 科技发达的 现代成了怪 物,其隐喻 之意毫不客 气地指向人 类对待自然的傲慢和对待科技的欲望。在自 然做出惩戒之后,科技本身也开始对人类发 难。原创者通过虚构的侏罗纪公园的灾难, 来说明科技的不可预测性,警示人类的贪婪 可能会带来的灾难。他所警告的是人类对自 然缺乏敬畏之心。

5.僵尸

僵尸也是科幻电影常见的怪物形象。从 1931年维克多·哈尔佩林的《白色僵尸》、 1943年雅克·图尔尼尔的《与僵尸同行》、 1968年罗梅罗的《活死人之夜》,到20世纪 末开始的《生化危机》系列,以及近几年的 《行尸走肉》系列、《温暖的尸体》《僵尸世界 大战》《我是传奇》等,僵尸始终是大银幕 上的常客。

在欧美科幻电影里的僵尸形象,往往都 是因为病毒感染、辐射等影响,以人肉或动 物为食的人形异类。它们四肢不全,丑陋不 堪,但又极为凶残,嗜血成性。僵尸片给观 众展现的是其对不死的遐想。僵尸这一概念包含人类对不死的渴望和对永生的恐惧。僵 尸之所以会出现,一方面是像《生化危机》 中的大公司研发的高传染性致死病毒,另一 方面也有可能是像《活死人之夜》一样受 制于伏都教巫师的控制。不过,现在大多数 的僵尸电影还是以病毒传染为主,这一系列 电影隐喻的是人类自身的异化,隐含了对世 界性传染疾病以及跨国公司的担忧。另外在 《我是传奇》中,世界上的人全变成僵尸, 唯有主角是人类,则是对人类中心论的另一 种反思。

 

三、小结

以上所说就是科幻作品中怪物的来源与 分类。总体说来,科幻作品中的怪物既可能 是来自于自然世界,也可能是人类自身异化 或创造出来的。怪物这个形象反映了人类最 本质的恐怖,传承于史前文明的神话传说, 又在现代科技中异化。我们对怪物的恐惧, 其实最根本的还是在害怕我们人类自身,因 为怪物从另一角度说也是人类的“镜像”。我 们所看到的怪物有多凶恶恐怖,也就反映了 我们自身内心深处的黑暗与恐惧。另外,从 分类的角度理解,怪物应该不限于上述这些。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赛博朋克形式的人工 智能怪物也许会在科幻作品中不断涌现,在 此限于篇幅和研究局限就不过多阐述了。希 望今后能多产出更多类型的怪物科幻作品。

 

作者简介

付昌义,1981年生于安徽和县,南京工业 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 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南京师范 大学)高校辅导员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 科学幻想、科学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朱宜轨.论神话的产生[J].思想战线,1982(2).

[2]刘俊.从台港到海外——跨区域华文文学的多元审视[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4.

[3]王珺.电影中的怪物——魅惑人心的“原型”[J].电影评介,2008(6).

[4]阮世勤.恐怖背后:论欧美科幻惊悚电影中的怪物形象[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4).

[5]余晋.从美剧《行尸走肉》解读美国僵尸文化[J].电影文学,2014(5).

[6]刘卉青.怪物科幻电影的发展脉络研究[J].当代电影,2016(7).

[7]朱捷飞.外国电影中的“怪兽”形象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8]胡瑞霞.美国僵尸电影的文化隐喻[J].电影文学,2017(22).

[9]郭争.文艺作品中怪物形象的生成及审美意义[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10]李洋.电影史上的“人形怪物”[J].当代电影,2017(11).

①本文系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思政专项任务项目(15JDSZ3016),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2015年度课题项目(D/2015/01/63),2018年南京工业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SZ20180101)资助 研究成果之一。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行尸走肉的过去与未来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


郑重声明
全国青少年科学创作活动


科普创作评论 Science Writing Review

《科普创作评论》(Science Writing Review,季刊)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刊,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一本面向科普创作工作者、科普创作研究者的学术期刊。

关注《科普创作评论》微信

《科普创作评论》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期刊微信
期刊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