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创作评论 Science Writing Review


《科普创作评论》»每期目录»2019年第2期»《流浪地球》电影研究小辑»从《流浪地球》看科幻小说改编电影

从《流浪地球》看科幻小说改编电影

《科普创作》

电子骑士

2019-06-16 15:28

2019年大年初一上映的科幻电影《流浪 地球》,一举打破了国内二十年左右基本没 有科幻电影的局面。影片以46亿元的票房成 绩,成为仅次于《战狼2》的国内影史票房亚 军。这是一次极富意义的突破,特别是影片 来源于国内顶尖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原作小说。 大刘的科幻作品有着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魅力, 同时也给改编造成了相当的难度。电影《流 浪地球》的改编何以成功?从科幻小说到科 幻电影,又有着什么样的变化历程?

我认为,比较受电影制作方青睐,而且 能被改编好的科幻小说,基本具有以下特征。

 

一、世界观/高概念

《三体》为什么会成为最被影视界看重的 科幻小说?除了其影响大的表象,关键在于 大刘建构了一个独特的世界观,一个体系! 三体人、智子、降维攻击、黑暗森林理论等, 构成了一个非常丰富的巨大框架。在这个 框架下,可以生发出无数的故事,地球人对 抗三体人只是小说三部曲的主线,电影后续 可发展的空间非常大,看看《星球大战》和《星际迷航》系列就能感觉到。《流浪地球》 也是如此,区区几万字的短篇科幻小说,却 展现了一个以地球作为飞船,脱离太阳系向 宇宙进军的宏大概念。在这个概念之下,一 个全新的人类生活模式,一种全新的世界观 景象呼之欲出(尽管原小说对此着墨不多)。

比较成功的科幻小说改编电影,很多 都是因为小说设计了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庞大 的世界观,给了电影巨大的发挥空间,成 为电影的灵感来源。如《银翼杀手》,原作 不过是个十万字左右的故事(甚至很难被称 为长篇),但故事背景是真实的动物已经濒 临绝迹,大部分是电子动物的世界。它营 造出一种后启示录式的环境,展现了人类 的孤独,以及机械/电子产物与人类情感的 矛盾等主题。故事透露出来的境界非常广 阔,因此有了雷德利·斯科特并不完全遵循 原著的改编。《侏罗纪公园》也是如此,迈 克尔·克莱顿的小说创造了一个恐龙与人类 共存的世界,具备了惊悚、神秘、梦幻等多 种色彩,整个故事的世界观背景就已经足够 吸引人,在其中发生什么故事反而不那么重 要了。还有乔治·威尔斯的《世界大战》、皮埃尔·布尔的《人猿星球》、玛丽·雪莱 的《弗兰克斯坦》、阿西莫夫的《我,机器 人》等,其最大魅力都在于世界观的设定。 这是科幻电影编剧们很难通过剧本创作完成 的——不是不可能,但非常难。许多非改编 的科幻电影,其世界观其实都并非完全原 创,而是借鉴了一些科幻小说的思路,如 《极乐空间》《盗梦空间》《阿凡达》等。

世界观与高概念有时就是一回事—— 比如《阿凡达》建立了一个外星世界,其高 概念就是这个创造的独特外星环境,但世界 观往往更为综合、全面。有的科幻小说并未 创造一个整体的世界体系,只是某些点子的 概念非常有趣、前卫。比如《安德的游戏》 中,最有高概念味道的显然不是人类与虫族 作战这个设定,而是虚拟战斗屋。根据海因 莱因小说《星船伞兵》改编的电影《星河战 队》也是如此,其重点不在人族与虫族大战 这个世界观设定,而在步兵对抗虫族这个概 念,因此电影的主线是男主角成长为出色的 战士——可惜的是电影没有展现出小说里机 甲士兵独立控场这个概念,变成了美国大兵 群殴大虫子了……

《永无止境》(它基本可以看作科幻片) 的高概念也不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只是某种 可以激发人脑潜能的药物这一点。像根据菲 利普·迪克小说改编的大部分科幻片,比如 《全面回忆》《少数派报告》《记忆裂痕》《预 见未来》等,往往都具有一个核心的科幻高 概念,如记忆被移植、某人能预见多少秒之 后的事情等,世界只是一个模糊的背景。这 也是菲利普·迪克如此受好莱坞欢迎的重 要原因:他的小说中有太多看似信手拈来的 高概念了!而且这些高概念并不随着科技发 展而褪色。这简直就是电影界的宝藏!这样 的小说改编成的科幻电影,往往格局不会很 大,但故事会非常有趣、紧凑。

顺便说一句,所谓比较有画面感的科幻 小说(也意味着比较适合改编电影),往往 在世界观和高概念设定上写得比较好,不是 太干巴或太枯燥的。《沙丘》也因此特别受 欢迎,被几位电影大师看中!

 

二、故事

高概念的好处之一,就是能创造一个以 此为出发点的坚硬的故事,很容易制造出强 烈的矛盾冲突。以根据PKD小说《记忆大批 发》改编的《全面回忆》为例,影片故事其 实一句话就可以概括(这也是高概念电影的 特征之一):当工人的主人公总梦想去火星, 体验一次间谍之旅,结果植入梦境后发现整 个生活都发生了变化,他到底是还在梦中? 还是因此发现了被隐藏的真相?——看,多 么吸引人的故事线!令人浮想联翩,急于一 窥究竟。迈克尔·克莱顿、史蒂芬·金和菲 利普·迪克等人特别受电影制作者的青睐, 故事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他们的故事与 概念设定紧密结合,生动、复杂、独特。

 

三、情感内核

科幻小说真的是点子文学吗?未必全 面。除以上提到的宏大世界观,独特的高概 念,以及有趣、复杂的故事之外,科幻小说 还有个独门秘籍非常受电影改编者的青睐, 那就是特殊环境下展现的人类情感内核!

《火星救援》为何火爆?除它有一个有 趣的高概念(独自一人如何在火星上求生) 之外,在于它在这样一个概念设定之下,着 力表现人类的乐观精神、科学精神,以及失 事宇航员与其他空间科学工作者兄弟般的情谊。《我是传奇》也如是,作者设定了地球 上只剩一个男人的世界观,展现的却不仅仅 是惊悚和奇异感,更多的是由此生发出来的 孤独,对人类的反思,以及对重建文明的渴 望——其实最后一部分是电影跟小说不太一 样的地方,小说更冷静理性。虽然这些小说 设定非常出彩,但最终落脚点却还在人性上 面。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同样有一 个非常突出的情感内核:创造者不能接受被 创造者,被创造的生物在不得已的状况下变 成了怪物。这个情感内核如此强大,以至于 几乎所有的电影改编版本都很难塑造好创造 者也就是弗兰肯斯坦博士这个角色:他或者 是疯子科学家,或者是性冷淡者,或者是野 心不明的梦想家。怪物的特质则几乎永远不 会改变。

最近几年,科幻电影中突出情感内核的 片子越来越多,改编作品包括《别让我走》 《铁甲钢拳》《皮囊之下》《记忆传授人》《时 间旅行者的妻子》等。《流浪地球》的成功, 也正是因为其加入了家庭/父子情,强化了家 园概念,造成了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图1电影《流浪地球》特效图

具体到《流浪地球》的电影改编,我认 为有以下几个成功之处。

第一,改编更应看重原作气质而非角色 和故事。影片《流浪地球》与小说原作的差 异其实很大,角色几乎全部重新构建,故事 也完全不同,但刘慈欣小说中的理想主义、 英雄主义,以及他擅长描写的巨大灾难带来 的生存困境,文字中蕴含的悲壮宏大气质 等,都被电影相当准确地表现了出来。比如 影片开始不久,主人公刘启带着妹妹从地下 城来到地面,导演用一个长镜头,从电梯一 直拉起,让观众看到来来往往无数的运载车 辆、挖掘土石以供核聚变发动机的巨大挖掘 机,进而镜头中出现了如山一般宏伟的行星 发动机……这种场面的展现,非常成功地还 原了原作的气质,完成了一部中国式的太空 歌剧。

第二,核心科幻构思简单明确。刘慈欣 的小说中往往有很多复杂的科幻概念,如二 向箔、思想钢印、降维打击等,这些在影视 改编中都是表现的难点。《流浪地球》在此 做了一些比较聪明的改变和取舍,让影片的 科幻构思简单明确,直接地传达到观众。比 如说,影片把地球气候的变化、全球体制的 改变(包括教育、组织)等放到了背景中, 不做过多说明,重点放在突出能给观众留下 直观深刻印象的行星发动机上。诺兰的《星 际穿越》中也有类似的处理:对黑洞的描述 非常简略,省去了解释物体进入黑洞后有可 能如何穿越出来(科学家所谓的白洞理论) 的过程,同时,对穿越黑洞造成的时空变化 (五维空间)也做了视觉化呈现,方便观众 理解。

第三,电影类型的选择。《流浪地球》 的原作实际是篇相当硬核的科幻小说,其故 事是全景式的人类未来史展现。电影版做了 一个很聪明的改变,就是把原作的科幻/冒 险/史诗类型改成了科幻/灾难的科幻电影类型。这一改动将原作的全景式展现变成了 一个有限视角的故事,大大降低了叙事及镜 头呈现的难度,同时使故事更具可看性和紧 凑感。在科幻电影史上,如《2001太空漫 游》《星球大战》《沙丘》《星际迷航》这样 故事开阔、角色众多、格局巨大的科幻/冒 险/史诗类电影其实还是相当少见的。制作 这种类型的科幻电影具有很大的风险—— 《2001太空漫游》和《星球大战》都险些因 高预算而失败,大卫·林奇改编的《沙丘》 则成了导演评价最低的作品之一,票房也很 不理想。诺兰致敬《2001太空漫游》的作 品《星际穿越》就把姿态放低,引入父女情 来中和史诗型科幻电影可能带给观众的距离 感,突出“爱是能超越所有维度的力”。阿 方索·卡隆的《地心引力》也把着眼点放在 了一个孤独女性如何在太空中求生的灾难类 型上。应该说,郭帆导演尚不太具有诺兰、 阿方索·卡隆导演那样的个人化导演风格, 因此把影片定位于更有商业性的科幻/灾难 类型上,去和《2012》《后天》等好莱坞科 幻/灾难片对标,是个相当明智的选择。

第三点改变的意义是非常关键的。它由 此产生了两个相关的方向改变——一个是主 线故事变动:从小说中地球流浪之旅的人类 命运变成了电影中几个人的救灾之旅;另外 就是主角及视角的变化:从小说主人公的 旁观者视角变成了电影灾难故事中参与者的 视角。

从科幻电影本身来看,《流浪地球》还有 诸多不足之处,但影片制作团队做出的尝试 是非常有价值的,特别是在科幻小说如何进 行改编,如何做视觉化呈现,如何做出符合 影视叙事规律的故事和角色等方面,为中国 科幻电影进入新的阶段开辟了一条道路。

中国科幻电影,“前进三”!

作者简介

电子骑士,本名严蓬。曾任《环球银幕》 杂志执行主编、时光网高级编辑、小马奔腾影 业副总经理。长期在《科幻世界》杂志开设科 幻电影专栏,现于竺灿文化从事科幻影视的开 发工作。已撰写上百万字的评论,出版过《银 河系科幻电影指南》等书。

上一篇:科幻电影中的科学该长什么模样——从《流浪地球》引发的争论说起
下一篇:《流浪地球》与“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之思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


郑重声明
全国青少年科学创作活动


科普创作评论 Science Writing Review

《科普创作评论》(Science Writing Review,季刊)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刊,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一本面向科普创作工作者、科普创作研究者的学术期刊。

关注《科普创作评论》微信

《科普创作评论》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期刊微信
期刊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