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创作评论 Science Writing Review


《科普创作评论》»每期目录»2017年第1期»众弹»科普创作政策思考

科普创作政策思考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周寂沫

2017-09-12 14:05

任何领域文艺创作的繁荣与发展都需要历史的条件和契机,科普创作同样如此。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科技三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科普工作赋予了历史性的战略定位。同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全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全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文艺创作做出一系列精辟论述。科普创作既是科学普及,也是文艺创作,因而这两个讲话都与科普创作密切相关,也为新形势下科普创作确定了方向和指导思想。

一、从战略高度和历史定位看如何发挥科普创作的源头作用

当今世界,科技竞争尤其是创新力的竞争已成为大国竞争的核心内容,而公民科学素质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党和国家历来对提高公民科学素养高度重视。“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统称为实现创新发展之两翼。这一历史性的定位,把科学普及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科普创作是为科学普及进行的文艺创作,同时,这一创作又“姓科”,因而开展科普创作首先要对科普有清楚的认识。创新驱动是国家发展战略,包括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个方面,科技创新处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科学普及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需要科学普及,因此,科学普及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科学普及中,科普创作的重要性举足轻重。科普的重点是提升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素质,面向青少年的科普需要趣味性,而趣味性离不开文学、艺术的想象。科普创作归属于文艺创作范畴,从这个角度讲,科普创作是科学普及的源头。

科技发展史表明,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科学家和发明家,无论是催生新的重大思想和理论,还是创造颠覆性的技术,都离不开启蒙时期的思想火花。科普创作,就是催生思想火花的源头。无论什么时代,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是国家未来科技发展的源泉。长期以来,科幻作品激发着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机器猫、阿童木、变形金刚等这些家喻户晓的科幻形象伴随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影响着他们的科学观甚至世界观。从这个角度讲,科普创作也是面向青少年进行科学普及的源头活水。

二、新科技革命给科普创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当今时代,科技发展迅猛,信息化热潮席卷全球,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成果层出不穷。这也给科普创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如何抓住契机向青少年介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向青少年介绍中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层出不穷的科技成果?如何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给予青少年想象的启迪,引导他们热爱科技、学习科技知识并为未来投身科技打下基础?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创作青少年喜欢的科普作品。

青少年与时代同生同行,他们的最大特点是对所处时代新变化的好奇。科普创作要适应青少年的特点,紧贴时代前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联十大、全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指出:“古今中外,文艺无不遵循这样一条规律: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作为文艺创作范畴的科普创作要产出好作品,必须使自己的创作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无论是创作内容还是创作形式,都应当紧贴科技发展的前沿。好的内容是引人入胜的故事,好的形式来自不拘一格的想象力,科普创作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更新创作理念,不断创新创作形式,才能有新的活力与生机,满足青少年乃至公众不断增长的科技兴趣和需求。

三、整合多方面力量和资源,形成合力,繁荣科普创作

为繁荣科普事业,需要有更多的科普作家、翻译家、评论家、美术家和热心科普创作的科技专家、企业家、科技管理干部投入其中。科普创作更是需要整合科技、文艺、媒体等诸多领域的优势资源,共同发挥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联十大、全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要求文联、作协等组织要“把千千万万文艺从业者、爱好者凝聚起来,不断增强组织吸引力。要增强本领,加强能力建设,强化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发挥在行业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行业影响力。”这是对整个文艺战线提出的要求,同样适合科普和科普文艺创作。在新形势下,科普创作要实现新的繁荣和发展,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凝聚起来,团结起来,形成合力。

科普创作在整个文艺创作领域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性质较强的创作分支,其特殊性和行业性也体现在创作队伍的组成上。从组织上讲,科普创作队伍相对松散。为了把这支相对松散的队伍组织起来,发挥好科普源头作用,1979年,在全国科协系统内成立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协会自成立以来,始终按照党的要求,团结和带领广大科普创作工作者,服务国家科技发展需要。目前,已在全国29个省(市、区)成立了科普作家(分支)协会,有3万多名会员的创作队伍,还有科幻电影、科普文化交流、数字科普教育等24个专业委员会。

虽然成果不菲,但从科普在国家发展中地位不断拉升的角度以及文艺创作专业和宏观的角度看,科普创作从队伍的数量和专业质量上都还有一定的差距,对于“凝聚起来,团结起来,形成合力”,还需要花费更多的努力。令人欣喜的是,中国科协系统的科普创作以自身建设的努力和较丰硕的创作成果得到国家专业文学创作主管部门的认可和支持。2016年9月,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主席团第十次会议同意吸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为中国作协团体会员。这是科普创作迎来新的繁荣发展的一个契机。成为中国作协团体会员,必将促进科普创作步入更加专业化的道路,为今后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也必将大大提升科普创作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为科普队伍的壮大带来坚实的动力。

中国科普创作的整个行业应该抓住这个契机,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完善组织治理,通过有凝聚力的组织把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不同方面的人才有机地汇集起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不仅需要科学家的探索发现,也需要优秀科普作品的启发和激励。新的形势下,我们有国家发展的强大后盾、有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指引、有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在各级科普作家协会组织的团结凝聚下,科普创作定将不断走向繁荣。科普创作领域的作家和创作工作者,要更加团结,更加昂扬向上,以自己的雄心和能力,把握时代机遇,紧扣科技前沿,以超时代的想象力,为科学普及,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为科技发展,做出自己无愧时代的贡献。

作者简介

周寂沫,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金融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

上一篇:顺应科普创作潮流 提高科普创作水平
下一篇:鲁迅的博物学情怀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


郑重声明
全国青少年科学创作活动


科普创作评论 Science Writing Review

《科普创作评论》(Science Writing Review,季刊)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刊,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一本面向科普创作工作者、科普创作研究者的学术期刊。

关注《科普创作评论》微信

《科普创作评论》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期刊微信
期刊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