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的怀念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赵新义
2017-09-12 14:32
8月7日上午,科普漫画家缪印堂先生追悼 会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追悼会场庄严肃穆, 缪老安卧在花丛中,在低回哀婉的《送别》乐曲 声中,我轻轻来到他身旁。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 次,也是最后一次目睹他慈祥的面容。此刻,我 心潮翻滚,悲痛和懊悔的泪水夺眶而出。
我最早关注到缪印堂先生的作品是从给儿子 买漫画书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缪老著的《儿 童益智漫画》出版。这本书选取儿童熟悉的事物 经过巧妙构思,运用漫画手法,将科学知识集于 图画之中。至今,我和儿子都记得书中聪明的熊 猫怎样不费力运走大木箱、动脑筋的孩子把汽水 瓶盖变成刮鳞器等内容。这本书不仅让孩子们(也 包括成年人)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科学知识,更 培养了读者的想象力和创作力。书中故事情节幽 默活泼,其画面仍然历历在目。
缪老的漫画高明之处在于他把幽默通过漫画 传递,让读者过目难忘。毫不夸张地说,缪老的 科普漫画影响了我和儿子两代人。
今年3月1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美 术专业委员会召开换届会。我从新任理事长周忠 和院士手中接过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美术专委 会会员(任学术秘书)聘书。周忠和院士在谈到 2017年科普美术专委会工作时做了指示,其中说 到,“缪老建议出版一本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 来科普美术方面的画册,协会认为可以作为本年 度选题之一,请你们专委会研究”。4月的一天, 中国科普研究所召开了第一次《中国科普美术作 品选画册》(以下简称《画册》)编辑预备会,在 这个会上大家对《画册》的编撰草案提出修正建 议,并且做了大致分工,我被指定为缪印堂先生 的联络人。当时,我心想过不了多久,待编辑方 案正式出来,领到具体任务,就可以登门拜访缪 老先生了。
这次会议后,我被北京天文馆画家喻京川拉 进“科普美术”微信群。在这个微信群里,缪老 先生辈分最高,更是活跃分子,他发的微信都很 有趣,比如视频“格林狼故事”、有他对晚辈画 家励志的话语——“好演员,不怕没舞台”以及 “中国21项领先世界新科技”等,我非常爱看他 发的微信。常常是收藏后再反复看上几遍才觉得 过瘾。
8月1日中午,微信里突然出现缪老因病逝世 的消息,消息突然,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翻看 缪老在群里最后一条微信,是7月22日晚发出的, 也就是说9天前缪老还好好的,仅仅过了9天,一 个乐观、幽默的漫画艺术大师就这样去世了吗?我 懊恼不该等待,该早去拜见缪老先生!
看到新闻报道提到缪印堂先生的儿子缪惟 回忆:“父亲非常想编一本关于中国科普美术方 面的画册,他这些天一直在想这事。老爷子走之 前,想的还是编画册这件事。”看到这里,我的 心在颤抖……
敬爱的缪老,安息吧!对您无限的怀念永远 收藏在我心里。
作者简介
赵新义,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科普美术专 业委员会学术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