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创作评论 Science Writing Review


《科普创作评论》»每期目录»2018年第4期»“ 纪念科幻小说诞生 200 周年”征文·科幻中的怪物»借由瓦力,我们说出心中的几多期许

借由瓦力,我们说出心中的几多期许

《科普创作》

刘银

2018-12-15 13:59

我听过一句话,电影不仅来源于生活, 还与浩渺的宇宙有关。我猜,这大约讲的就 是科幻电影的情况。在探讨未来、宇宙这些 缥缈的东西的时候,机器人作为人智慧的受 者与延伸,很好地扛起了人的意志与忧虑。 拿《机器人瓦力》来说,瓦力绝对是一个深 受大家喜爱的角色。可能有人要说,瓦力终 究只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呀!对于这样的论 述,无可厚非。可它驯顺、听话、乖巧的形 象,乃至“萌”宠得让人欲罢不能的性情, 无不让人爱怜之。瓦力是不幸者,同时也是 幸运者。作为孤独如鲁宾逊的角色,瓦力的 星期五似乎就是一只蟑螂。好在瓦力老实本 分,在自己的同伴一个个报废,仅剩下自己 的时候,也能安分守己地完成本职工作,或许正是这样的“不多想”,才让一个机器人的 生活变得不那么糟糕透顶。人类世界固有的 抱怨,在机器人那里碰了壁,似乎不管发生 了什么都只是“屁大点事儿”。我想,这乃是 我们一开始幻想机器人的时候,就给它预设 的品质,千万不能像人类一样抱怨,千万不 要像人类一样喋喋不休。


图1《机器人瓦力》

不抱怨,不喋喋不休,多做事少说话, 整个电影温馨满满。当它只能念自己的名字, 而且还是拖得老长老长的那种腔调的时候, 此时谁不会温情一笑呢?而当它念别人的名 字老是念不对时,也不失为影片的精彩时刻, 正是这个天生笨笨的家伙,带给了我们何其 多的纯真与感动。 我们老是追问,我们该赋予机器人什 么?或许这也算我们对未来的看法。只是, 偶尔我们会摇摆不定。不过最一致的思想 是,总该对现世的缺陷来一点救赎。在瓦力 的世界中,我们救赎了一个可爱的形象。同 时也大赦了清洁工这一无聊的工种。当然我 们还会对“以貌取人”的认识发生三百六十 度的大转弯。当瓦力“土得掉渣”地站在大 众面前,它的确有损机器人的形象,特别是当我们的脑子里灌满了擎天柱般的机器人形象等先入为主的认识之后。不过,这一 切都因为它善良的小爱好而变得容易接受 了。尤其是小朋友们看到这个傻傻的笨笨的 机器人,居然也会像自己一样收集那些有趣 的垃圾,勺子、叉子、胸罩、电灯泡、灭 火器……似乎所有的小玩意儿都值得人去看 重、介意,这嗜好难免不让人幡然醒悟与歆 羡。其中最让人记忆犹新的是,它只留下了 装戒指的盒子,偏偏就把戒指扔了,好一出 “买椟还珠”,恐怕这样的暴殄天物,是对尘 世的一种揶揄。但在这里,我们更多的是对 它“不识货”的潇洒报以偏爱。

瓦力的可爱之处不单是收集的小癖好, 同时他还把一只叫做“小强”的蟑螂养在奶 油面包里。虽然蟑螂一直为人们所不待见, 可在地球痛失了一切“活”的东西后,即便 是蟑螂也变得弥足珍贵与可爱了,甚至让它 冥冥中有了狗的范儿。“小强”不单会乖乖 地看着天空,等着主人回来,甚至还会在瓦 力叫它坐下的时候就乖乖地坐下。这些单纯 而美好的相处画面,想必你很快就会忘记这 一现实:一个是小动物,另一个是机器人。

当瓦力遇到了《你好,多莉!》后,瓦 力不仅迷上了多莉,甚至还潜移默化地改变 了自己,使自己不知不觉地走向了人类的情 感世界。我想,这恐怕是机器人出现后,我 们孜孜不倦努力的方向,让“冰冷”的机器 人有人一样的情感与温暖。这样的情感,这 样的温暖瞬间,同样在影片中得到了关照与 偏爱。面对“手牵手”的镜头,这百看不厌 的美好,这些“人类”始终摆脱不掉的嗜 好,没想到有一天也会落到机器人的头上。 当瓦力追撵着天上的红点,从而见到了从天 而降的伊娃,伊娃与“天使”在这一刻就画 上了深深的等号,难怪瓦力要偏心于她,痴 爱于她,“手牵手”的时刻想必是多么激情澎 湃啊。这时再回望《你好,多莉!》,寓意就 愈加饱满了。

我们一直在追索未来是什么模样,宇宙 是什么模样,那些似乎可以偶尔代替我们的 机器人又是什么模样。我想,这也许就是机 器人潜在的生命力。我们是将其与未来、与 宇宙挂钩的。上刀山下火海,人类有不便的 地方,只能靠它们去帮我们完成心愿了。或 许这也是机器人走向智能、走向情感的所 在。我们需要它们读懂人类的心思,需要它 们真正学会交流。在瓦力身上,我们看到他 终于能领悟人类的情感了,凭借《你好,多 莉!》的鼓舞,他开始走进人类古老的浪漫 世界。对于这些“回头路”,我们秉承着宽 容与赞誉。像饲养宠物一样,我们也在喂养 另一个更高阶的宠物——机器人。从一开始 的替人类干人类不愿干的脏活、累活,到能 走进“主人们”的心,能阅读辨认那些人类 生活的美好,或者说情感世界的罗曼蒂克, 这些都是人类开始就小心翼翼向机器人灌输 的。即便在智能化主导一切的今天,我们对 机器人的要求还是逃不过“会意”二字,这 便是我们的“芳心”所在。

有人说,机器人的世界,实际上是人类 安慰自我的狂想曲。对这句话我是信服的。 同时,在我们看到环绕我们的重重灾难的时 候,机器人就是洪水里的诺亚,或者说步入 死境的拉撒路。当我看到瓦力追随着伊娃走 向浩渺的宇宙的时刻,不知怎么,我脑子萦 绕的却是亚当与夏娃的故事,只是瓦力与伊 娃追随的是天上的事儿,而亚当与夏娃却只 能干点地上的活儿。对于这一发现,我笑得 很开心、很惬意。

当一个人(机器人)脱逃地球之后,作 为实实在在的浪子,其必定会遭遇诸多接踵 而至的磨难。这就是“出门在外”的意义,一切都不是循规蹈矩与四平八稳的了,每一 天我们都生活在危机四伏的紧张中,而这亦 是“活着”的意义。而比活着更有意义的 是,我们的存在将带来什么?当伊娃与瓦力 带回绿色植物的当儿,我们看到的是机器人 对地球的拯救,这样的“复苏”当然比瓦力 按部就班地打包垃圾更有意义。这就是我们 对机器人的追索、拯救与复苏,甚至我们可 以说,我们想要的是他那略显僵硬的手臂变 成实实在在的上帝之手。

每当谈到瓦力,我就在猜想,机器人该 成为何方神圣才会让人类求索上下的步伐停 下来。是在读懂人类的心思之后?至少暂时 我不能奢望。我只知道,目前的机器人实乃我们的第六指,每当我们顾影自怜的时候, 我们就会赋予其新的生命与责任。

而我们顾影自怜的机会何其多,尤其在 仰望星空的当儿,我们是多么的渺小,而机 器人们却还没长大,还没跑赢我们一厢情愿 的非分之想。哎,这就是我们——人类与机 器人的关系,鞭笞与改进,改进与鞭笞,而 鞭子却永远捏在手上放不下了。

 

作者简介

刘银,“80后”,自由职业。偶有作品发表 于报纸杂志,入选各种选刊选本,并获得各类 征文等级奖。

上一篇:新弗兰肯斯坦启示录
下一篇:没有了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


郑重声明
全国青少年科学创作活动


科普创作评论 Science Writing Review

《科普创作评论》(Science Writing Review,季刊)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刊,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一本面向科普创作工作者、科普创作研究者的学术期刊。

关注《科普创作评论》微信

《科普创作评论》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期刊微信
期刊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