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创作评论 Science Writing Review


《科普创作评论》»每期目录»2020年第2期»海外圆桌论坛»人类世视野下的中国科幻文学

人类世视野下的中国科幻文学

《科普创作》

付昌义 张洁

2020-06-22 15:05

自2000年以来,人类世理论从地质学领域横空出世,并很快被文学批评引入。基于人类世的文学批评理论为科幻文学研究提供了一样新工具,而从人类世文学批评理论去观照中国的科幻发展也变得非常有意义。

一、人类世与人类世文学批评

(一)人类世的概念

约翰·R.麦克尼尔(John R.McNeil)通过谷歌搜索发现,“人类世”(Anthropocene)一词最早出现于1958年,但很长一段时间大家并没有关注和研究这个词的内涵。[1]7另有学者研究发现,1922年,苏联地质学家巴普洛夫(Aleksei Pavlov)就用“Anthropocene”描述他所界定的人类物种近16万年的发展进化史。20世纪80年代,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尤金·斯托默(Eugene Stoermer)提出“人类世”概念,内涵基本一致,但并未引起学界重视。[2]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荷兰科学家保罗·约瑟夫·克鲁岑(PaulJozefCrutzen)正式提出“人类世”的概念,2002年,克鲁岑和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尤金·斯托莫(Eugene Stoermer)在《自然》(Nature)上联合发表了一篇文章《人类的地质学》(Geology of Mankind)明确指出地球已经结束了长达11700多年的“全新世”(Holocene),进入了人类世。[3]

人类世意味着人类已经成了地质运动的主要力量,并开始成为影响地球生态、决定自身生存的核心因素。人类对地球的影响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临界点,全球变暖、臭氧破坏、人口过剩、物种灭绝、森林湿地和耕地减少、新材料导致的环境污染、化肥使用和海洋酸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4]134

关于人类世开始时间的界定,目前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人类世开始于18世纪。克鲁岑曾将1784年定为人类世的诞生年,因为这一年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发明了蒸汽机,工业革命由此开始。[1]9工业革命作为人类大规模利用化石燃料的开端,对地球整体的改变巨大,有调查表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在1800年以后出现了明显增长。另一种认为,人类世开始于20世纪中叶,一是因为原子弹的发明,其爆炸后放射性元素在大气中显著增多;二是自1950年后,人类影响力越来越大,温室气体浓度、空气污染和酸雨等形势恶化。所以2019年5月人类世工作组在投票确定“人类世”这一概念后,计划于2021年向国际地层委员会提交的报告中将20世纪中期确认为“人类世”的起点,也标志着人类对地球全面影响的开始。[5]笔者赞同后一种说法,因为与“人类世”相关的很多问题,如全球气温升高、空气污染严重、核辐射造成的危害更严重等是在20世纪中叶之后才表现得更为突出,所以“人类世”应以20世纪中叶为开端。

(二)人类世文学批评

蒂莫西·克拉克(Timothy Clark)在《生 态批评前沿:以人类世概念切入》(Ecocriticism  on the Edge: The Anthropocene as a Threshold  Concept)中,首次将地质学概念的“人类 世”引入文学批评领域。[4]131他认为,人类 世的文学批评意味着对过去的改变,因为人 类世概念的引入改变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看 法,并为人们思考研究人类环境问题引入了 新的批评理论架构。同时,人类世的文学批 评也为环境生态批评和解释提出了新的要 求,人类世影响下,“社会、文化和政治的秩 序及全球范围的具体的物质和能源流通的技 术-自然秩序密切交织,共同演进”,人类 世的概念将会给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带来天 翻地覆的改变:人文领域会提出新的概念, 开发新的方法,塑造新的范式和范畴;人 文领域的学者也需要以数千万年的地质学 演变视角重新审视人类的行为。另外,美 国研究者亚当·特雷克斯勒(AdamTrexler) 的《人类世小说:气候变化时代的小说》 (Anthropocene Fictions: The Novel in a Time  of Climate Change)、安东尼娅·梅赫纳特(Antonia Mehnert)的《气候变化小说:全球 变暖在美国文学中的再现》(Climate Change  Fictions: Representations of Global Warming in  American Literature)也从气候小说的角度为 人类世文学批评理论建构提供了相应的理论 支撑。[6]49

在这些学者的理论中,他们大多认为人 类世文学批评应该立足于环境人文学科、生 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新兴社科理论,采用全 球视域的研究方法,批判传统“地方”的思 想,探讨人类的主体责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建构。同时,这种文学批评又基于人类世 理念诞生的历史溯源,批判了西方资本主义 和帝国主义思潮,以及由此造成的意识形态 冲突。目前,国内研究人类世理论很多是从 环境保护、国际政治、哲学演变、生态自然 等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看问题,而南京航空航 天大学的姜礼福教授是国内将其与文学理论 联系最多的学者,也是将人类世文学批评引 入中国文学批评界重要的引路人。

二、人类世观照的中国科幻文学

人类世文学批评理论观照下的科幻通常 涵盖了生态危机、气候变化、核爆灾难等人 与自然间的种种问题,而中国科幻因为发展 时间短暂又与世界科幻的分类有所不同。简 单来说,一种是反映现人类世的科幻文学, 即与现世息息相关的科幻,包括电子垃圾污 染、海洋污染、环境破坏、气候危机等类型; 另一种是后人类世的科幻文学,即人类末日 科幻,包括太阳灾变、地球毁灭、核爆余生、 病毒肆虐等类型。这两类科幻各具特色,但 通过人类世文学批评去观照,则充分反映了 现世与末世人与自然的问题,以及人类如何摆脱人类中心论去思考地球和未来的发展。

(一)现人类世的科幻文学

现人类世的科幻文学又可以称为近人类 世科幻,指发生在与人类世开端不远的现在 和近未来的科幻故事,这类故事更多的是反 映现实人类遇到的或即将遇到的人与自然的 问题。从科幻理论研究来说,现人类世的科 幻文学或者可以说是科幻现实主义的一种, 代表的是科幻现实主义中有关人与自然话题 的科幻。陈楸帆曾在2012年全球华语科幻星 云奖颁奖时说过:“科幻在当下,是最大的现 实主义。科幻用开放性的现实主义,为想象 力提供了一个窗口,去书写主流文学中没有 书写的现实。”[7]正如他所言,中国的现人类 世科幻文学写作也是基于与现实的关系,如 他所创作的与电子垃圾污染相关的《荒潮》。 陈楸帆在《荒潮》中描写了一个全球化产业 链下回收电子垃圾的小镇“硅屿”。异化的垃 圾人与享受着全球化“高尚生活”的新富阶 层共同生活在“硅屿”,他们之间的差异因为 价值的剥夺与被剥夺、对他者的歧视与他者 的反抗,在因垃圾病毒的侵袭产生的变异垃 圾人影响下,被无穷地放大且变得不可调和。 而这种对当代中国社会民生问题极度关切的 科幻现实主义小说中,作者用他陌生化的笔 触将当代中国人面临的困境一一映射在虚构 的近未来世界中,让我们既疏离又亲近。

同样,灰狐的《固体海洋》作为现人类 世毒物题材科幻文学作品,则立足于被塑 料垃圾污染的海洋背景。作者对海洋塑料 垃圾的想象似乎来自大洋上四处漂浮的塑 料垃圾岛,他以变异的融塑细菌赋予了塑 料岛生命,塑料细菌通过海洋传播,使人 类婴儿变异、动物罹患癌症甚至与塑料垃 圾融为一体,而这又好似日本水俣病的重演。就像人类世所观照的环境人文学理论所 言,环境和人文不再是二元对立的,而是一 个有机整体。或者说“人类世不仅从认识论 上而且从本体论上打破了人类史与自然史的 二元论,人类与自然开始耦合在一起,共同 成为历史的能动者”[8]。这就意味着对海洋 的污染终会反噬人类己身,只有正视这种破 坏和污染,努力去保护海洋,才是保护人类 自身。同样立足于人类世环境人文理论的还 有与地球环境破坏相关的科幻,如阿缺所写 反映“盖亚假说”的科幻小说《深处》。阿 缺在《深处》中利用科幻手法将地球描绘成 人类的母亲,而人类不听从地球母亲的劝告 反而杀害地球母亲的行为最终使人类在宇宙 中四处流浪。此外,还有与气候危机相关的 科幻,如吴显奎的《勇士号冲向台风》,主 人公试图用核弹去阻止台风且最终似乎成功 了,但现实却完全不可能。正如哲学家戴 尔·杰米森(Dale Jamieson)的判断,人类 世显示了“人类改变地球生态系统的强大力 量,同时显示了人类极度的无能,因为很多 改变及其后果并非人类所愿,通过个人或小 集体也无法得到弥补”[8]。在人类世科幻作 品中,人类虽然具有造成气候变化的力量, 却又不得不黯然面对末日情境。

(二)后人类世的科幻文学

后人类世的科幻文学又可以称为末日科 幻,指发生在人类世末端的科幻故事,这类 故事更多的是反映人类在末日下的挣扎与求 生,将整个人类种族置于极端的环境中去思 考人类与自然、人类与宇宙的关系。在这种 极端的思考中,人类也在反思自身的人类中 心主义是否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是追求 个体的生存还是考虑种族的延续,科幻中的 种种选择和思考让身处现实的我们无法想象却又不得不思考。也许唯有到了那个时候, 我们才能真正领会科幻对人类发展的启迪。

后人类世的科幻在中国有如下几类。 一类是反映太阳灾变或宇宙即将毁灭时人 类要面临的生存和流浪,如刘慈欣的《流 浪地球》《超新星纪元》和《三体》。这类 科幻跳脱了传统“地方”的思想,不只是 以简单的人类中心主义立论,而且是去深 入思考和探讨人类的主体责任和人类命运 共同体的建构。《流浪地球》中以年龄来划 分撤离地下城的顺序,看似无情却又无奈, 因为未来人类需要依靠的是更多的新生力 量。而因地下城生活的枯燥乏味及资源贫 乏催生的飞船派反抗者,在推翻地球派联 邦政府统治后,前一秒还绝情地将5000名 地球派成员从老至幼冻死在荒原,后一秒 却因太阳氦闪的发生接过了地球派的宿命, 凝练起剩余人类仅存的希望,建构了末日 人类命运共同体,带领仅存的人类继续流 浪。《超新星纪元》则将末日放在了大人都 死去之后,孩子成了世界的主宰,他们看 似张狂无序、游戏似的各种操作,虽然延 续了前人类的国家政治和相互争斗,但又 用近乎玩笑的战争使人类命运再次归一。 而《三体》则失去了人类中心论的所有可 能,一片歌者的二向箔让地球变成了巨大 的二维画,程心和关一帆作为仅存的人类 在宇宙中流浪,又在归零行动中把自己的 小宇宙重新送归大宇宙,让宇宙再回奇点。 同样跳脱人类中心论的还有核爆炸之后的 人类求生题材的科幻,如萧星寒的《红土 地》。核爆炸后幸存的人类因为将异化的鼠 族视作他者,而害怕和恐惧鼠族。但核爆 炸之后失去所有发展可能的人类,似乎只 有选择变异为鼠族才有生存的希望,也只 有在鼠族女王的带领下才有可能寻找到核爆炸之后异化世界的生存之道。在这里,人 类的变异变得无比正常,仅剩的正常人类在 异化世界的压迫和鼠族的对比下,逐渐堕落 且没有希望。人类中心论在鼠族女王带领幸 存者离开后彻底崩塌。此外,还有人类遭遇 瘟疫后对自然思考的科幻,如韩松的寓言式 科幻三部曲《医院》。小说中,宇宙即医院, 人人生病而平等。《医院》中的人在“药时 代”里陷入无尽的治疗过程,《驱魔》则让庞 大的人工智能“司命”管控起了“药战争” 的战场,让医院大船在病毒的海洋中航行; 而到了《亡灵》,医院在火星上成立了前所 未有的“药帝国”,用起死回生的“造人术” 让生命死亡再复活。这寓言式的创作让人脱 离了人类本身去考虑问题,考虑人与自然的 关系是否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的选择变得和谐 共生,或是终将回归虚无。

三、中国科幻文学对人类世文学批评的启示

中国科幻文学发展似乎缺少历史传承和 延续,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核心科幻发展不过 40年。但就改革开放40多年来,像刘慈欣 的《三体》、郝景芳的《北京折叠》、陈楸 帆的《荒潮》等优秀的科幻作品,将中国科 幻带入了世界科幻的视野。人类世文学批评 理论的发展也与中国科幻成熟发展的时间相 近,它们之间既相互观照又相互影响。中国 科幻立足于人类世视野去创作,极大地丰富 了中国科幻小说的表现手法和文学水准,也 有利于中国科幻文学性的提升;立足人类世 文学批评去观照中国科幻,也让我们看到了 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终将为地球的 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改变,而中国科幻作家 也将积极回应这种改变,并用自己的创作去印证中国在世界的发展与变化,让中国科幻 的发展与中国经济的成长并行腾飞!

作者简介

付昌义,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 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兼科幻专委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 学文艺专委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幻文学 及科学教育。

张洁,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报刊编务总 监,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主要 研究方向为科学教育及科普创作。

参考文献

[1] 约翰·R.麦克尼尔,续娜.人类世与18世纪[J].全球史评论,2018(1):3-17,278.

[2] 姜礼福.“人类世”概念考辨:从地质学到人文社会科学的话语建构[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2):124-134.

[3] Crutzen P J. Geology of Mankind[ J]. Nature,2002,415(6867):23-23.

[4] 姜礼福. 人类世生态批评述略[J].当代外国文学,2017,第38卷(4):130-135.

[5] 滕菲.人类世的到来与生态现代主义的后自然思想[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06-115,170.

[6] 姜礼福,孟庆粉.人类世:从地质概念到文学批评[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第21卷(6):44-51.

[7] 李维,李佳.《北京折叠》:科幻现实主义社会批判的自觉意识[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第21卷(2):91-96.

[8] 夏永红.环境人文学:一个正在浮现的跨学科领域[J].国外理论动态,2015(1):37-45.

[9] Heise,Ursula K.“Planet,Species,Justice and the Stories We Tell about Them.”[M]//. Ursula K,Heise,Jon Christensen et al(eds). The Routledge Companion to the Environmental Humanities. New York:Routledge,2017:3-4.

上一篇:白话现代主义与抒情启蒙:20世纪30年代科普杂志中的毒气意象
下一篇:愚公移山:人类世的现代寓言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


郑重声明
全国青少年科学创作活动


科普创作评论 Science Writing Review

《科普创作评论》(Science Writing Review,季刊)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刊,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一本面向科普创作工作者、科普创作研究者的学术期刊。

关注《科普创作评论》微信

《科普创作评论》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期刊微信
期刊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