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创作评论 Science Writing Review


《科普创作评论》»每期目录»2019年第4期»名家赏析»科学诗当回到科学本身——读郭曰方科学诗有感

科学诗当回到科学本身——读郭曰方科学诗有感

《科普创作》

郭友钊

2020-01-06 22:56

追求与弘扬个人的或现世的真、善、 美,是普通公民走向公共知识分子的强大动 力,这对于中文系毕业、喜欢诗歌、从事 科学报管理等工作并且崇敬科学家的郭曰方 而言也不例外[1]。郭曰方的诗集《科学的星 空》、散文集《科学之恋》被选入“科学、 文化与人经典文丛”,他还与郑培明合著了 《科学精神颂》、与杜爱军合著了《科学大师 神韵》,独著了《唱给大自然的歌》《精彩人 生:人民科学家颂》《共和国科学家颂》《脊梁:献给共和国科学家的颂歌》等。其“作 品构成一幅完整的画图、一部新中国科学发 展史的缩影”[2],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科学 诗人”[3]。高士其认为郭曰方的科学诗“既 有对知识的普及,又有对科学的讴歌;既有 沿着历史线索对科学发展做出的高度概括总 结,又有通过千姿百态不同科学领域挖掘的 内在科学规律。”[4]郭曰方被认为是继高士其 之后屈指可数的科学诗人。


图1《科学的星空》(科学普及出版社,2013年7月)

纵观郭曰方的诗,有两类,一类是以 非科学题材创作的诗,如《昨天·今天·明 天》等;另一类是以科学题材创作的诗,如 《人生,是一道算不清的数学难题:献给华 罗庚》。后者大概可再分两类:一类是关于 近百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以及著 名的非院士科技人物的诗,如《炽热的岩 浆,冲出地层:献给李四光》等,概略书写 了他们的科技贡献、浓烈地赞扬了他们的爱 国情怀,聚焦于我国科学家精神,属抒情诗; 另一类是以我国重大科学管理事件如科学大 会为题材的诗,描绘了我国科技发展历程, 如《共和国科学之旅》属叙事诗,兼具抒 情。对诸多科学领域中众多科学家与科技事件的书写,在我国诗歌创作史上前所未有, 值得科学诗研究者关注。

郭曰方不仅有科学诗名,还是有一定影 响力的作家、画家。而这成就是他在重病康 复后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的结果。他说:“别 人休息我不休息,别人逛公园,我在家写 作,加上我写的东西都是短篇的,一首诗 用不了一两个小时就出来了,我一天写一 首,一年写多少首,我是善于利用空闲的时 间。”[5]我相信,一天写一首或几首诗,对于 中文专业的学生可能并非难事,但一周或一 个月厘清一个科学问题,写出一首科学诗, 对于文理双修的才子而言也是不易实现的。 因此,郭曰方的科学诗选材,多集中在科学 家的立志报国、勇于牺牲、艰苦奋斗上,集 中在科学家为国家做出的重大贡献上,而极 少涉及该科学家发现的科学定理定律、建立 的方法技术,以及科研过程中所遵循的科学 思维等。如代表性作品《箭击长空,他用攀 星摘月的勇气写下气壮云天的诗篇——献给 钱学森院士》:

当祖国人民把第一枚/国家最高科学金 质奖章/戴在他的胸前/他只是微微一笑他 说/一切成就归功于党归功于集体/他只 是集体中普通的一员

在该诗中避开了他凭之成为“中国航天 之父”的空气动力学、工程控制论、系统科 学等对人类文明产生影响的内容,写作集中 在该科学家的“鱼”而非科学的“渔”。此 外,一些诗中选入了某些科学事实或史实的 厘定问题不清的题材,可能会令人产生误 解。例如,关系到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科学 基础——“陆相生油理论”[6],郭曰方认为 其创建者是李四光:“李四光登高望远/提出 了陆相生油理论/让滚滚油河/流进/祖国的 心田。”[7]地质学史专家整理出的相关史实却 不一样:王竹泉在1932年研究陕北石油时认为陆相沉积的煤层可以形成石油,谢家荣 在1934年著《石油》一书时认为内陆湖泊、 近海三角洲能形成石油[8],但没有形成“陆 相生油理论”;“陆相生油理论”是潘钟祥于 1941年在美国石油地质家协会会议上,黄汲 清、杨钟健、翁文波在1943年合著《新疆 油田地质调查报告》时分别独立提出的[9], 李四光勘探石油的指导理论是地质力学而非 “陆相生油理论”[10]。另有一些诗作,虽然 文本中出现数个科学人名、科学术语,但没 有向读者提供一个术语相关的科学内容,术 语之间又没有逻辑关系,未能构成一个科学 现象或事件。例如,《人生,是一道算不清的 数学难题:献给华罗庚》近百行诗句中仅出 现了“华氏定理”“完整三角”和“优选法” 等数个术语,能够理解每个术语的科学含义 的读者就不会太多。总之,郭曰方的科学 诗,侧重歌颂我国科学家的奉献精神。

对于科学诗,也许定义不同,认定的结 果因此有差异。科学诗是科学及技术诗歌的 简称,属科学技术的诗(而非诗的科学), 是以科学技术及其活动为内容、以诗歌为形 式的一种文体;科学诗当是一种文化发展的 力量[11]。科学与诗(文)的结合程度不同, 大体会出现以下五种情况:①学术论著:以 非分行韵文撰写且仅供专业技术人员阅读的 文本。②科普诗:以已经实现的科技六大部 分为内容的诗,如高士其的《天的进行曲》、 沈致远的《对称:悼吴健雄》。③科幻诗: 以数学、逻辑学、实验科学及定理定律为基 础,对将来可能实现的方法技术、生产的样 品商品虚拟的诗,是科学假说的诗化表达, 如卢克莱修的《物性论》。④诗:纵然包含 一些科学名词,但名词与名词之间没有逻辑 关系、因果关系,不具科学内涵,诗还是 诗,算不上科学诗。⑤产品说明书:以样品 商品为题材、用非分行韵文撰写,供公众阅读的文本。因此,科学诗的一级分类仅有科 幻诗、科普诗;二级分类为逐阶提升的咏物 科幻(普)诗、叙事科幻(普)诗、抒情科 幻(普)诗、喻理科幻(普)诗。当然,即 便同一类科学诗之下也有别材别趣之分,水 平、境界因之各不相同。

判定一首诗为科学诗的标准,应该以科 学精神为风骨,以科学事实为血脉,以诗的 形式为外貌,文体具有自洽的逻辑性、因果 律,回归到科学本身,以唯一的科学之真来 约束多样的诗学之美,有利于人类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因科学诗的美与真而获得 向善的生态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添加文化 动力。

作者简介

郭友钊,应用地球物理学博士,中国地质 科学院教授级工程师,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 副主席,系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中国地学上空的恒 星》(科学诗集)、《半日常生活论》(评论集)、 《钻冰取火记:新盗火者的故事》(长篇科普小 说)等18部作品。

参考文献

[1]郭曰方.诗歌,给了我追求真善美的力量[J].诗刊,2006(13):43-44.

[2]郑培明.谈郭曰方的科学诗[J].诗刊,2008(7):62-63.

[3]枫林溪.诗人的画家情怀:郭曰方书画观后随记[J].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4(3):6-12.

[4]尹传红.让艺术给科学插上翅膀:访郭曰方[J].科普研究,2008(13):72-80.

[5]张琨.郭曰方:科学与人生[J].科学新闻,2006(14):45-48.

[6]奚青.孙大光处理中国石油发现史纷争[J].炎黄春秋,2014(7):76-82.

[7]郭曰方.共和国科学之旅·科学的星空:郭曰方朗诵诗选[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3:54.

[8]陶世龙.“陆相生油论”考[M]//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委员会编,地质学史论丛(一).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6:75-79.

[9]胡社荣.中国早期陆相生油理论新考[J].石油学报,1999(2):96-98.

[10]胡晓菁.关于大庆油田的发现之争[J].科学文化批评,2006(2):66-84.

[11]Thomas Van Osdall. The poetry of science:A Cultural Force[ J].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1973(3):174-175.

上一篇:品读郭曰方的科学诗
下一篇:我在科学诗创作中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


郑重声明
全国青少年科学创作活动


科普创作评论 Science Writing Review

《科普创作评论》(Science Writing Review,季刊)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刊,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一本面向科普创作工作者、科普创作研究者的学术期刊。

关注《科普创作评论》微信

《科普创作评论》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期刊微信
期刊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