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科幻小说《三体》在日韩的传播与启示
——以“5W”模式为视角
科普创作评论
林雪琪
2025-03-15 11:01
近年来,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驱动下,中国科幻产业蓬勃发展。根据《2024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科幻产业总营收为1132.9亿元,同比增长29.1%,其中,中国科幻阅读产业总营收31.7亿元[1],尤其是刘慈欣的《三体》系列小说,占据了重要的市场份额,2023年的国内年销量超过350万册[2]。
《三体》是刘慈欣最具代表性的科幻小说之一,自问世以来斩获众多国内外重要奖项。根据三体宇宙(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相关数据,截至2024年末,已被翻译成38种语言,全球累计销量超过3000万册,成为中国科幻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代表。目前,关于《三体》在日韩的传播研究,主要集中在案例分析、译介研究和教育分析等方面。比如,鲍卉研究了《三体》日译本的翻译策略,指出了本土化与民族审美的融合在提升作品接受度方面的重要性[3];欧宇玲从接受美学视角探究《三体》在日本的接受情况[4];朱倩格从接受和传播两方面分析了日本读者对作品的文化解码和内容本质的接受过程[5];陈仲伟利用Python技术分析了《三体》英译本与日译本在接受层面的差异,探讨了翻译策略对读者情感反应的影响[6];徐文君通过考察《三体》在韩国的传播现状,揭示了传播渠道、译介主体和受众特征对韩国市场的影响[7]。现有研究揭示了东亚市场对《三体》接受的整体情况,为其全球传播提供了多角度的分析。然而,关于《三体》在日韩市场跨文化传播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比较研究仍有较大拓展空间。本研究以传播学理论框架为基础,借助“5W”传播模式,结合日韩市场的相关数据,分析《三体》在日韩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与传播效果,总结其中的传播经验,为更多中国科幻文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海外传播提供建议和参考。
一、《三体》在日韩的传播状况
图1 日文纸质版《三体》三部曲(早川书房,2019—2021年)
中国、日本和韩国作为汉字文化圈和儒家文化圈的一部分,拥有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在日本,科幻小说《三体》的出版堪称中国科幻文学海外传播的典型案例。《三体》日文版2019年7月4日面世,首日即登顶日本亚马逊文艺类图书畅销榜榜首,一周内迅速加印10次,首周销售量超过10万册,打破了我国科幻作品在日本的销量纪录[4]。之后,《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分别于2020年、2021年出版(图1),并接连获得日本第7届“图书日志”图书奖的“海外小说部门大奖”以及第51、52届日本星云奖“海外长篇小说部门奖”等多项荣誉(具体出版情况见表1)。
表1《三体》(日文版)出版情况
表2《三体》(韩文版)出版情况
除了《三体》纸质书,早川书房又在2024年2月、4月和6月陆续推出了《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电子书,再度发起“三体热”。日本读者在社交媒体上分享阅读体验,小岛秀夫(Kojima Hideo)、东浩纪(Azuma Hiroki)、入江悠(Irie Yū)等多位文化名人点评推荐,粉丝们自发组织了“三体协会”,进一步推动《三体》在日本市场的热销。据早川书房统计,截至2024年5月,《三体》系列日文版总销售100万册[8],可见日文版《三体》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韩国是最早引进《三体》的国家之一,比日本还要早5年。2013年,子音·母音出版社主动搜寻并选定《三体》。同年,该社翻译并出版了韩文版《三体》,2016年出版《三体Ⅱ·黑暗森林》,2019年出版《三体Ⅲ·死神永生》。2020年,出版社结集三部作品,推出《三体》全册及电子版,2022年推出《三体》修订版(图2,具体出版情况见表2)。
图2 韩文纸质版《三体》修订版(子音·母音出版社,2022年)
韩国在小说引进上颇具战略眼光,在销售市场上呈现明显的“低开高走”态势。《三体》第一册首轮销量仅有几百册,整体表现比较冷淡,但是,截至2024年11月28日,《三体》全册在当地最大的书店之一ALADIN网站上的综合排名位列韩国图书总榜第八,中国小说总榜第一,《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的销售指数分别为1766、1175和982,其中,2022年出版的《三体》修订版全册销售指数高达38738,较先前的单册销售指数之和整体涨了近10倍[9]。
引发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初版封面设计存在较大问题。韩国初版封面设计简单幼稚,仅有科幻元素与中国传统元素拼接,被部分读者戏称为“少儿科普书”。虽然早期反响平平,但《三体》仍在韩国逐渐积累了一批忠实粉丝。2020年后,出版社重新设计封面,再版图书,并开展一定程度的宣传推广,使得《三体》在韩国的销售实现了快速增长。二是《三体》最初被韩国引进时尚未获得“雨果奖”,国际知名度相对不足,缺乏国际影响力和市场基础。三是当时韩国公众对科幻作品的接受度相对较低。尽管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的《海底两万里》(Twenty Thousand Leagues Under the Sea)早在1907年就被引入韩国,但随着战争和社会变迁,这一早期兴趣逐渐消退。20世纪70至80年代,韩国科幻文学创作几乎停滞。此外,科幻在韩国长期被译为“空想科学小说”,这一译名反映了公众对科幻文类的误解,特别是“空想”一词暗示其与科幻的核心特征——合理的、可实现的想象力——相悖[10]。到了2016年,韩国科幻文化市场发生改变,2020年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11]。这一转变伴随着科幻文化意义的拓展,引发了社会和学界关注。学术界对韩国科幻作品的兴趣不断上升,尝试从多元视角重新解读其价值。这一现象催生了“韩国科幻热潮”,被学界称为“韩国科幻综合征”(Sci-Fi Syndrome in Korea),并视为文化领域中的一场重要变革[12]。
二、《三体》在日韩的传播情况比较
1948年,美国学者拉斯韦尔(Harold Dwight Lasswell)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Society”)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之后构建出“5W模式”(又称“拉斯韦尔模式”),包含五个核心要素:传播主体(Who)、传播内容(Says what)、传播渠道(In which channel)、传播对象(To whom)以及传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该模式认为传播过程是一种具有明确目的的行为,旨在通过影响受众以实现传播者的意图。基于这一框架,本文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方面分析《三体》在日本和韩国的传播情况。
(一)传播主体
《三体》在日本和韩国的传播都充分发挥了图书出版商的市场力量。在日本,《三体》系列小说的传播得益于出版方早川书房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和精准的市场定位。自成立以来,早川书房始终敏锐捕捉全球出版趋势,专注引进外国作品,特别是具有跨文化传播潜力的文学作品。在《三体》的引进过程中,早川书房在调研、出版、营销及宣传等各个环节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针对日本读者的审美偏好,出版方特意设计了符合日本文化特色的封面,并推出纸质版以契合日本读者的传统阅读习惯。此外,编委会邀请了小岛秀夫、新海诚等知名人士为《三体》作推荐,借助他们的影响力形成了强大的口碑效应,有效促进了《三体》在日本的文化适应与市场影响。
《三体》的韩国出版商子音·母音出版社自1997年成立以来,就密切关注科幻小说出版,如今已经成为韩国出版业的中坚力量。该社拥有前沿的视野,敏锐意识到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科幻文学的市场潜力,于是决定引进《三体》。而后,在出版纸质书《三体》的基础上,子音·母音出版社又进一步拓宽传播渠道,开发电子书和有声书等多种形式产品,有效扩大了《三体》在不同类别读者群体中的影响力。此外,该社还积极实施跨文化合作策略,与湖南出版集团、上海文艺出版社、新浪网及当当网等中国出版与媒体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展现出在国际出版领域的战略布局与执行能力。
(二)传播内容
日韩两国都高度重视海外作品内容的译介工作,都强调对译介内容和文化差异的精准把握,并通过“本国和本民族翻译家的翻译来实现”[13]。日文版《三体》的翻译工作在英文版本的基础上进行,翻译团队由作家、科幻爱好者及研究者等多个领域人士构成。其中,主要译者大森望不仅精通日、英双语,还拥有丰富的翻译经验和科幻文学背景,他曾撰写过《21世纪SF1000》(『21世紀SF1000』,早川書房,2011)等作品,对科幻文学有独到的理解。《三体》翻译初期,主要译者缺乏专业背景,在翻译内容的精准度和文化适应性上存在一定问题。大森望建议出版社选择一位熟悉科幻文学的译者进行重译,最终该建议被采纳,大森望也加入了翻译团队。此举显著提高了翻译质量,并通过团队中的汉日译者,弥补了英日翻译过程中对小说内容里中国文化元素的理解差异,提高了译文内容和文化的准确性。这种合作模式有效克服了单一译者的背景局限,使得《三体》的日语译本更加符合日本文化语境,提升了读者对作品内容的接受度。
韩国版《三体》的翻译基于中文原版,主要选择具有中韩双语背景的人员进行翻译。译者李贤雅毕业于梨花女子大学的中韩翻译专业,在担任出版社编辑的同时,也长期从事中韩文学作品翻译,译著包括《此生未完成》(『오늘내가살아갈이유』,위즈덤하우스,2011)、《天才在左,疯子在右》(『천명의눈속에는천개의세상이있다』,한빛비즈,2017)、《微微一笑很倾城》(『미미일소흔경성』,달다,2018)等。《三体Ⅱ·黑暗森林》和《三体Ⅲ·死神永生》的译者许裕泳毕业于韩国外国语大学中韩翻译专业,著有《最简单的中文日记本》(『쉽게쓰는나의중국어일기장』,화서당넥서스,2003),译著包括《细节决定成败》(『디테일의힘』,올림,2020)、《单车失窃记》(『도둑맞은자전거』,비채,2023)、《房思琪的初恋乐园》(『팡쓰치의첫사랑낙원』,비채,2018)等。这两位译者均为女性,她们的多部译著在ALATIN网站获得9分以上的读者评价,在中韩文学翻译领域都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在翻译《三体》时,她们特别注重对小说内容中情感的捕捉与语言表达的精准雕琢。这种翻译策略不仅忠实于原作的文字表达,还有效契合了韩国读者对作品中情感与语言美感的偏好。她们的翻译风格在准确性与文学性之间找到了平衡,既保证了《三体》内容的译介准确度,又强化了其文学质感,有效提高了作品在韩国的市场接受度。
(三)传播渠道
在日本,《三体》的传播不仅精准把握本国读者的纸媒情怀,还通过电子书、有声书和社交媒体等数字化渠道扩展作品的传播范围,并开展多样化宣传,使之触及更多读者。例如,芳林堂书店高田马场店为《三体》特别制作了8种不同的宣传海报;纪伊国屋书店(新宿本店)创意性地引用动漫《JOJO的奇妙冒险》(『ジョジョの奇妙な冒険』)中的经典台词,设计出“敌人是宇宙”“这场战争和宇宙都没有尽头”等宣传标语,在突出作品主题的同时,极大地吸引了读者的关注;丸善丸之内本店和八重洲葛屋书店在书籍陈列上精心设计,将《三体》三部曲自上而下排列,形成一种类似祭典的视觉效果[14]。
在韩国,《三体》的传播主要沿用了“先纸质出版,后数字化”的传统模式。子音·母音出版社在推出纸质书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电子书、有声书等多样化的数字形式,吸引更多年轻读者群体。2020年《三体》电子书在YES24、ALATIN等书店平台发行,2022年《三体》有声书在韩国最大书库之一教保文库正式上线,同年《三体》修订版的电子书再次发行。《三体》小说以数字形式发行后,获得了显著的市场份额,产生了较强的社会影响力,这一切都离不开子音·母音出版社与YES24、ALADIN、教保文库等大型在线书店的宣传与推动。
(四)传播对象
在日本,20至30岁之间的年轻人是《三体》的重要阅读群体。由于日本没有《三体》受众的直接统计数据,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推测。首先,2019年,日本读书计量器(Bookmeter)①、Booklog②以及Instagram③等平台针对《三体》讨论帖的随机抽样调查显示,在300名参与讨论的日本读者中,男性占195人,女性占105人,男性读者比例略高[15]。其次,2023年,Cross Marketing发布的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日本男性读者主要集中于20到30岁,其次是30到40岁;女性读者较为平均地分布在20到60多岁之间,但30到40岁和50到60岁的居多[16]。此外,笔者以日本亚马逊平台上的共计18167条评论为对象,分析留言活跃度和流行语使用情况。初步推测留言评论者多为青年读者群体。由此,日本《三体》系列的活跃读者层大致锁定在20至30岁之间,男女比例相对均衡,但男性群体略多。
在韩国,《三体》在韩国的受众主要集中在30至40岁之间,以男性居多。ALADIN网站截至2024年11月的数据显示,读者的性别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男性占比58%,女性占比42%,覆盖年龄范围广泛,从10岁到60岁不等。读者群主要集中在30到50岁年龄段,其中40到50岁群体占比最高,为33.90%;其次是30到40岁群体,占比29.80%;50到60岁群体位列第三,占比18.60%;20到30岁群体占比相对较少,仅为14%[9]。
结合日本和韩国的相关数据可发现,日韩两国《三体》读者群体中,男性读者比例略高于女性,且青年群体(20至40岁)占据了重要地位。此外,两国读者均呈现出较大的年龄跨度,表明《三体》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读者。
(五)传播效果
《三体》在日本和韩国均取得了显著的传播效果。在日本,截至2024年11月1日,《三体》在日本亚马逊的评分为4.4星(满分5星),共有5861条评价,其中65%的评价为五星好评;《三体Ⅱ(上)》和《三体Ⅱ(下)》的评分分别为4.6和4.7星,各有3310条和3215条评论数量,五星好评率占比为70%和79%。《三体Ⅲ(上)》和《三体Ⅲ(下)》的评分均为4.7星,评论数量分别为2776条和3005条,五星好评率占比分别为77%和79%。其中,部分热门评论提到,故事的情节复杂惊人,令人不禁思考如何应对这种局面,十分期待后续故事。一位读者表示“想象力得到了极大扩展,让我仿佛亲历书中人物的宇宙历史,感受到其浩瀚与广阔”。
在韩国,《三体》的销售热度超过了其他中国文学作品。根据ALADIN网站统计,截至2024年11月1日,修订版读者评分都较高,《三体》的读者评分为8.8(满分10),五星好评率为64.7%;《三体Ⅱ》为7.7,五星好评率为53.3%;《三体Ⅲ》为8,五星好评率为56.2%。三部曲的整体评分为9.4,五星好评率高达82%。这些评分和评论表明韩国读者对《三体》有极高的兴趣和关注度。针对《三体》全册,韩国的长评(超过100字)共计68条,其中积极性评论占66条,批判性评论仅为2条。绝大多数读者对《三体》的叙事和情节给予了高度评价,有的认为内容新颖且富有吸引力,具备强烈的代入感;有的表示《三体》侧重于物理学、宇宙物理学、天文学及东方哲学和中国历史的结合,更适合对这些领域有兴趣的读者;还有更多的读者称赞刘慈欣扎实的科学素养与丰富的想象力,认为其庞大的知识体系和独特的创意是作品的最大亮点。此外,也有个别批评的声音,部分读者指出作品内涵过于庞杂,理解难度较高,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还有一些读者对中国科幻文学相对陌生,认为作品内容脱离现实,难以产生共鸣。
三、中国科幻文学海外传播启示
当前,如何推动其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传播与落地,助力其在全球范围内的长远发展,成为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已成为一个亟待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三体》在日本和韩国的传播具有较强的案例意义,相关经验可以为更多中国科幻小说海外传播提供借鉴和参考,概括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激发民间力量的协同效应。民间机构与个人可以通过参与国际出版展览、文化交流活动等多元化方式,提升作品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这不仅有助于扩大作品的国际影响力,还能深化与国际出版机构的战略合作,从而优化作品的市场定位与传播渠道网络。此外,还可联合国内外科幻界的知名作家与学者,通过口碑推广与学术支持,为作品提供双重背书。这一协同效应能够进一步提升文学作品的接受度和影响力,推动其在海外市场的广泛传播与认可。
第二,精选跨语言、跨文化译者。准确传达原著内容离不开高素质的译者,大卫·丹穆若什(David Damrosch)在《什么是世界文学》(What is World Literature?)一书中指出,世界文学源于翻译。一部作品要成为世界文学,需经历两个关键过程:一是被作为文学作品阅读,二是跨语言、跨文化地流通[17]。翻译为故事内容跨越文化和地域障碍提供了桥梁,是实现全球读者认同的必要途径。《三体》在日本和韩国的成功传播,得益于译者确保内容的准确性、语言质量与文化适配。由此,我国可以选择具备科幻、历史、哲学等多重专业知识和跨文化阅读能力的译者,促进译文在文学性与技术性上的准确表达,还可以结合本土与海外译者的优势,形成多元化协作模式,实现双重保障,以契合目标市场的文化需求。
第三,多维度拓展传播渠道。日韩两国引进《三体》后,通过纸质书籍、电子书、有声书等多种渠道出版,覆盖不同阅读习惯的受众,并借助社交媒体平台,让作品得到有效传播。我国一方面可以借鉴这一策略,充分利用数字化渠道,结合国内外社交媒体广告及多样的线上推广活动,迅速触达更多潜在的海外读者。另一方面,需要主动与海外机构进行合作。其中,与海外出版机构开展跨境版权合作,出版多语种翻译版本,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如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已经与美国托尔出版社、法国南方出版社以及匈牙利欧罗巴出版社合作推出《三体》系列的多语言版本[5]。同时,也可以加强与海外销售、研究或展览机构的合作,例如与海外书店联合举办促销活动和签售会,与国际机构合作举办科幻讲座和专题展览等,以便扩大读者群体。这类经验也可借鉴未来事务管理局与韩国《镜》杂志合作的“中韩科幻交流”项目。
第四,精准洞察海外读者需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读者群体在阅读习惯、认知视野和文化期望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科幻作品的接受度。参考《三体》日韩传播的策略,我国一方面可以细化受众群体,制定差异化的海外推广方案,根据目标市场的读者特征、年龄结构和文化偏好量身设计传播计划。例如,针对年轻的海外受众,可通过短视频平台或社交媒体开展互动性强的主题活动,激发其讨论兴趣和分享热情。另一方面,可以强化作品的“命运共鸣”主题。《三体》中的人类与外星文明冲突叙事,以及对人性、伦理、生存和宇宙等终极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打破文化壁垒,建立作品与海外读者的深层情感连接。正如刘慈欣在《三体》英文版后记中所言:“科幻小说是一种属于全人类的文学,它描绘了与全人类利益相关的故事,因此科幻小说应是不同国家读者最易于接受的文学体裁。”[18]
第五,深度构建反馈机制。读者数量和阅读率不仅决定作品的曝光度,还影响其长期接受度与市场反馈。作品获得积极评价时,传播效应呈指数级增长。日韩市场的成功经验表明,精准推荐语和作家宣传是提升知名度和拓展读者群的关键。我国在进行科幻文学的海外推广时,可以采取以下三点策略。首先,借助当地权威人士评价扩大影响力,通过与国际科幻界的合作,增强作品的专业背书和文化认同。其次,构建多维度阅读空间,通过组织或参与国际化的线上活动,组建国际粉丝社区等方式激发读者参与感,同时收集读者实时反馈,动态调整推广策略,以更好地贴合目标市场需求。最后,关注长尾效应,通过多渠道互动与持续的口碑传播,进一步增强作品的认可度,促进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幻海外传播相关调查研究”项目(XMSB20240906003)。
通信作者:林雪琪,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创作与传播研究室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东亚比较文学、科幻文学及其海外传播等。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普作家网.重磅!2024中国科幻产业报告发布[EB/OL].(2024-04-27)[2024-11-15].https://www.kpcswa.org.cn/web/press/news/042B0022024.html.
[2] 中国科幻产业加速增长2023年《三体》国内总销售量超过350万册|2024中关村论坛[EB/OL].(2024-04-28)[2024-11-15].https://news.xinmin.cn/2024/04/28/32639346.html.
[3] 鲍卉,高泽宇.基于多维度信息抽取的中国文学海外读者接受研究——以《三体》日译本为例[J].数字人文,2021(3):161-181.
[4] 欧宇玲.接受美学视域下《三体》在日本的接受[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24.
[5] 朱倩格.《三体》系列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研究[D].大连:大连外国语大学,2023.
[6] 陈仲伟.Python情感分析视阈下中国科幻文学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以《三体》系列英日译本为例[J].科技传播,2023(24):50-56.
[7] 徐文君.中国科幻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以刘慈欣《三体》为例[J].新楚文化,2024(20):65-68.
[8] Netflix版実写ドラマも話題!〈三体〉三部作が国内累計発行部数100万部を突破![EB/OL].(2024-05-14)[2024-11-15].https://prtimes.jp/main/html/rd/p/000000030.000073162.html.
[9] 아라딘.삼체1~3세트-전3권[EB/OL].(2020-07-06)[2024-11-15].https://www.aladin.co.kr/shop/UsedShop/wuseditemall.aspx?ItemId=243943792.
[10] 이지용.한국SF의스토리텔링연구[D].서울:단국대학교박사학위논문,2015.
[11] 이지용.한국SF의장르적개별성과현대적주제의식[J].한국연구,2024(8):37-68.
[12] K-Book Trends.Introducing Korean Sci-Fi![EB/OL].(2021-03-08)[2024-11-15].https://www.kbook-eng.or.kr/sub/trend.php?ptype=view&idx=462&page=$page&code=trend.
[13] 谢天振.中国文学走出去:问题与实质[J].中国比较文学,2014(1):1-10.
[14] 徐钧怡.中国科幻小说在日本的传播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J].名家名作,2024(13):94-96.
[15] 《三体》的海外传播:关于网络平台的读者调查[EB/OL].(2019-09-04)[2024-11-10].https://epaper.gmw.cn/zhdsb/html/2019-09/04/nw.D110000zhdsb_20190904_1-06.htm.
[16] 読書に関する調査(2023年)[EB/OL].(2023-09-13)[2024-11-15].https://www.cross-m.co.jp/report/life/20230913book.
[17] 丹穆若什·大卫.什么是世界文学?[M].查明建,宋明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18] LIU C.Author’s Postscript for English Edition,The Three-Body Problem[M].LIU K,trans.London:Head of Zeus,2014.
①该平台有2113名读者参与了对《三体》的评价,其中366名读者撰写了书评。
②该平台有1070名读者参与了对《三体》评价,其中67名读者撰写了书评。
③该平台参与讨论《三体》话题的帖子超过了100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