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创作评论 Science Writing Review


《科普创作评论》»每期目录»2020年第3期»科学绘本专题»中国原创科学绘本出版观察

中国原创科学绘本出版观察

科普创作

段艳芳

2020-09-17 09:33

绘本,也称图画故事书(Picture Story Book)或图画书(Picture Book)。图画书研究者彭懿在《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一书中这样定义:“图画书(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说得抽象一点,它是通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诉说故事的一门艺术。”[1]公认的世界上第一本带插图的儿童书是1658年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ohn Amos Comenius)出版的《世界图绘》(Orbis Sensualium Pictus)。19世纪彩色印刷技术的发明和技艺的提升促进了绘本的发展。20世纪初期英国作家波特(Beatrix Potter)创作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开创了图文交织的现代绘本的原型,并畅销至今。20世纪30年代以后,美国取代欧洲成为绘本出版的主要阵地,绘本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绘本这一图文合奏的艺术形式,在20世纪中下叶传入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90年代开始传入中国[2],陆续受到全世界读者的喜爱。

科学绘本,是专门为儿童设计的、符合其认知规律和阅读特点的科学主题类绘本,是儿童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媒介和桥梁。目前对科学绘本的研究很少,也并没有特别明确的定义。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并非所有写给孩子看的带插图的科普书都是科学绘本。这是因为,与一般的科普书相比,科学绘本通常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图画是重点、贯穿始终的灵魂和绘本的生命;二是内容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强调画面的连贯,篇幅通常在32页或40页之内。因此,像尤斯伯恩(Usborne)出版社的各种科普主题的翻翻书以及《大英儿童百科全书》《DK幼儿百科全书》《可怕的科学》等儿童科普书虽然图文并茂、制作精良,但并非绘本,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


图1 《世界图绘》中的插图(1705年英文版)

作为儿童绘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绘本以其精美的绘图、有趣的故事、精巧的设计、丰富广博的科学内容受到读者的喜爱和欢迎。例如,美国学子出版社的《神奇校车》被译成10种语言,畅销全球,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引进的中文版《神奇校车》同样受到中国读者欢迎,《神奇校车·图画书版》(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位于畅销榜首位,《神奇校车·桥梁书版》(贵州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位列当当网2019年童书畅销榜的第三位。

当前,绘本在儿童教育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各界对科学绘本的需求量巨大。引进版科学绘本发展成熟、制作精良,能够占到市场份额的80%以上。不过,在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接力出版社等出版单位,自2000年左右开始,大量引进出版欧美和日本优质绘本的基础上,中国原创绘本也逐渐发展起来。笔者尝试梳理中国原创科学绘本方面的内容,并从发展历程、目前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后续发展的基础、不足之处等进行介绍,以期为中国原创科学绘本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中国原创科学绘本的发展历程

中国很早就有带手绘插图的科学书。例如颇具现代博物学风格的《海错图》,该书由画家聂璜绘制,成书于清代康熙年间,用生动的手绘图和文字描述了三百多种海洋生物;吴其浚在长期对植物进行实地考察和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编绘了《植物名实图考》,该书成书于清代道光年间,考证了1714种植物,每种植物均配有图片,堪称我国古典植物学研究的百科全书[3]。

随着现代出版业的发展,以儿童为受众的带插图的书刊在清末民初出现了。1922年由郑振铎先生创办的中国首本儿童期刊《儿童世界》图文并茂、编排别致,特别是“图画故事”栏目,将适合儿童的故事与连环画手法相结合,推出以图画讲故事的形式,别开生面,非常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与欣赏情趣,堪称我国图画书(绘本)之发端。此外,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和丰子恺的儿童漫画等作品,既是我国连环画的代表作,也是本土绘本的开拓性作品[4]。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先是大量引进出版了不少优质欧美绘本和日本绘本,开拓了绘本在国内的市场。1999年,“中国绘本出版先行者”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率先试水儿童绘本类图书,成为国内第一家引进绘本的专业出版社[5]。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接力出版社等各大出版社引进出版《猜猜我有多爱你》(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年版)、《快活的狮子》(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7年版)、《逃家小兔》(明天出版社2008年版)、《好饿的毛毛虫》(明天出版社2008年版)、《小黑鱼》(南海出版社2010年版)、《晚安,月亮》(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13年版)等上百本经典绘本。引进的科学主题绘本,如《小岛》(连环画出版社2009年版,获1947年凯迪克金奖)、《这样的尾巴可以做什么》(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获2004年凯迪克金奖)、《星际信使:伽利略·伽利雷》(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9年版,获2012年国际安徒生奖)等荣获国际大奖的绘本,以及《从小爱科学》《神奇校车》《加古里子自然大图鉴》《妙想科学》等系列科学绘本。此外,《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年版)、《幸福的种子》(明天出版社2007年版)等绘本论著得以出版和传播。此后,国内的出版界、阅读者真正完成对绘本的启蒙和认知。

在对引进版绘本认识与研究的基础上,中国原创绘本的创作与出版得到发展。中国原创绘本进入自主性发展期只有十多年的时间[6]。2006年,周翔创作的《荷花镇的早市》(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年版)出版,被儿童文学家曹文轩誉为“中国原创绘本的优美开端”。2007年后,周翔、保冬妮、熊亮等开始专心从事绘本创作。与此同时,邱承宗等台湾生态绘本画家也在从事原创科学绘本的创作。邱承宗于2008年出版的《池上池下》(天下杂志童书2008年版)是一部情景交融、细腻写实的自然生态作品,以蜻蜓的一生为主线,辅以蜻蜓观察笔记,为读者创造了一个值得微观细品的小小生态世界。2009年,《池上池下》与《荷花镇的早市》同获第一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

二、中国原创科学绘本所取得的成果

经过最近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原创科学绘本的创作与出版已初现繁荣,取得可喜的成果。据当当网2020年3月的数据,当前市场上约有600种(套)原创科学绘本,约占科学绘本出版数量的15%~20%,这已经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引进版绘本占据绝对优势的状况。中国科学院、国家博物馆等专业机构的科普人员、儿童文学作家、画家等越来越多的创作者投入到原创科学绘本的创作中,使其内容范围得到很大的开拓,质量得到提升。中国原创科学绘本的创作和出版既有对引进版绘本的模仿,又呈现出鲜明的本土化特色。

(一)创作和出版逐步发展起来,内容丰富

科学绘本是一个包容性很广的概念。根据所涉及的科学内容,科学绘本主要包括百科类(综合类)绘本、生命科学绘本、地球与宇宙科学绘本、技术与生活类科学绘本等,也有少部分其他类型的绘本。

中国原创百科类(综合类)科学绘本,如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担任主编、参照教育部小学科学课程大纲编写的《幼儿大科学》(明天出版社2019年版)系列(其中包括《万物不可思议的由来》《过节啦》《丰收的粮食》等9个分册),宋海东编绘、被誉为“媲美《神奇校车》的中国原创综合科普绘本”的“蛋蛋学校万物探秘之旅”系列(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以及登朵朵“萌眼看世界”绘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年版)等。

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常常能引起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是绘本创作最常见的主题。中国原创生命科学绘本,如刘伯乐著《我看见一只鸟》(明天出版社2014年版),儿童文学名家高洪波、金波等创作的《我的日记系列》(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2015年版),于虹呈的《盘中餐》(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6年版),格日勒其木格·黑鹤著、九儿绘的《鄂温克的驼鹿》(接力出版社2018年版),邱承宗著《池上池下》《地面地下》(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18年版),林秀穗和廖健宏创作的《果子红了》(山东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戴芸著、李星明绘《苏丹的犀角》(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9年版),“暖暖心动物绘本”系列(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版)等。

地球与宇宙科学绘本主要涉及地球故事、天气及气候等自然现象、太阳系等。该类型的原创科学绘本如春香、邵敏著,许明振、李婧绘的《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海豚出版社2015年版),黄卫著、沈利绘的《地球小孩的天气书》(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年版)系列绘本,陈睿著《琥珀森林》(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18年版)等。

交通工具是技术与生活类科学绘本最常见的主题,如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力量”科学绘本系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版),陈曦著“给中国孩子的火车旅行绘本”系列(中国铁道出版社2018年版)等。余丽琼著、朱成梁绘《记事情》(明天出版社2014年版)等也是技术与生活类原创科学绘本。

此外,涉及其他内容的原创科学绘本还有科幻绘本和科学家传记绘本。前者如《给孩子的科幻绘本》(童趣出版有限公司2019年版)等,后者如由儿童文学作家徐鲁以诺贝尔奖获得者、医药学家屠呦呦为原型创作的《神奇的小草》(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2018年版)和以地质学家李四光为原型创作的《敲打石头的人》(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2019年版)等。

(二)涌现出较高艺术水准的作品

绘本创作和出版的成熟离不开专业评选的推动与支撑。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信谊图画书奖、张乐平绘本奖、青铜葵花图画书奖等中国原创绘本奖项的设立与评选,共同推动了原创绘本欣欣向荣的发展。2008年,陈一心家族基金会支持创立的“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是最为重要的中国原创绘本奖,自2009年评选第一届获奖图书以来,迄今已举办六届。信谊图画书奖由信谊基金会设立,自2009年开始首次评奖。张乐平绘本奖由中国童书博览会设立,自2016年1月启动。

荣获“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的科学绘本包括邱承宗《池上池下》、赖马《现在你知道我是谁了吗》(和英出版社2006年版)、于虹呈《盘中餐》、汤姆牛《下雨了》(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年版)、刘伯乐《我看见一只鸟》等。荣获“文津图书奖”的科学绘本,包括《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盘中餐》和《鄂温克的驼鹿》等。《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是一套非常值得关注的原创科学绘本。这套绘本分春夏秋冬4册,由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专业人员参与创作,以一年二十四节气为时序,用童真的语言和有趣的故事讲述自然变化、季节流转之美,使二十四节气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命力。该绘本是当当网2016年童书前30名销量最高的绘本中唯一的原创绘本,位列当年绘本销量第一名,并且成为目前为止销量最高的中国原创科学绘本,累计销量逾300万册。由新生代绘本作者于虹呈创作的《盘中餐》一书追寻一粒米的生命历程,采用水彩和写实相结合的画法,将中国传统的稻作文化用精细唯美的画面表现出来,展现了悠久的农耕文化。此外,《盘中餐》还获得2016年博洛尼亚插画展优秀作品奖,是中国作者首次获得这一代表国际最高水平的插画奖项。这表明已经有部分科学绘本在艺术创作上达到较高的水准,得到专业的认可。


图2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海豚出版社,2015年9月)

在此基础上,部分获奖作者不断推陈出新。2018年,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再版了邱承宗的《池上池下》,同时出版包含百种生物的四季昆虫微观图记的“姊妹篇”《地面地下》。丰子恺图画书奖获奖作者林秀穗和廖健宏在2018年推出新的作品《果子红了》,讲述一颗石榴熟了以后引发的食物链大作战,以极具故事性的夸张手法展现各个链条上动物心理状态的转变。这本书在用色和风格上充满童真而又显得大气,与经典的《好饿的毛毛虫》相似,创作富有想象力。2018年,《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作者新出版《“可爱的中国”地理科学绘本》系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共分5册,分别介绍长城、黄河、丝绸之路、中国的海岸线等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地理元素。

(三)初步实现了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科学绘本对文字和图画创作的要求都很高,需实现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有些原创科学绘本由作者独立完成图文创作;有的分工协作,科学工作者负责文字,图画家进行图画创作;有的是专心从事绘本创作的作者主动涉猎科学主题,并请科学家进行审核。

独立完成绘本图文创作要求作者既具有专业特长又具有绘画才能。例如:陈曦创作的“给中国孩子的火车绘本”系列(中国铁道出版社),包括《蒸汽火车的故事》《火车带我去远行》《内燃机车的故事》《火车站里的小鸟》等,作者将其独特的写作视角与流畅细腻的绘画风格充分融合,创作出一套优秀的中国原创铁路故事绘本。由科学工作者负责文字,图画家进行图画创作则是相互配合,各自发挥所长。例如《幼儿大科学》系列,文字由北京天文馆、中国农业博物馆、北京师范大学等专家撰写,图画则请多名国际优秀插图师绘制。《地球小孩的天气书》这套中国原创气象科普绘本,共有300余个科普知识点,400余幅纯手绘水彩画作,文字作者黄卫专注于气象科普,图画作者沈利为职业画家,也是各取所长的合作。《盘中餐》《苏丹的犀角》则是请科学家进行专业内容的审校。《盘中餐》创作前,创作者于虹呈曾前往云南元阳梯田采风和写生。书中绘有水稻花的结构、稻穗的发育过程、稻谷的结构、水稻的分类等专业内容。中国科学院朱兆良院士、北京大学林忠平教授、史军博士、杨锌博士等审校了《盘中餐》书中的专业内容,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建议,从而保证了内容的严谨。由戴芸、李星明创作的《苏丹的犀角》请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策划总监张劲硕博士进行审校。

三、中国原创科学绘本后续发展的基础

经过最近十多年的发展,在图画家、儿童文学作家、科学家等创作者的共同参与下,中国原创科学绘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涌现了一些优秀作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为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首先,市场需求量巨大。童书出版成为出版产业增长最快的品类。科学绘本在进行儿童科学启蒙、满足儿童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审美能力、开发想象力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当前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在儿童早期阅读方面的投资意愿和力度都很大,而原创科学绘本更具有知识颗粒度和文化上的认同感,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

其次,我们已经集聚了一批有才华的绘本创作人才,包括蔡皋、周翔、王晓明、熊磊、保冬妮等才华横溢的绘本作者,熊亮、朱成梁、于虹呈、九儿等获过国际图画书大奖的绘本图画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孙英宝、《博物》插画师张瑜等具有专业特长的博物绘师等。此外,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开设绘本创作工作室,专门培养能够懂绘本、懂出版,具有策划、编辑和绘画能力的年轻一代绘本创作力量,其中有不少作者已有原创绘本出版。

另外,非常主要的一点在于,我们的科学积淀也日益丰厚。随着中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在一些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最近几年,科普工作受到重视,科普形式日益丰富多样。这为原创科学绘本的创作提供丰富的源泉和素材。

四、中国原创科学绘本的不足之处

总体来讲,目前中国原创科学绘本的创作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但由于起步晚,与引进版科学绘本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一是对科学发现和成果的反映不足,创作题材和内容有待拓展。在欧美成熟的童书市场,科学类图画书不但形式丰富,纸板书、翻翻书、立体书、绘本等种类繁多,而且创作主题很丰富,对新成果的反映非常及时。比如:在我国辽西等地区热河生物群发现带羽毛的恐龙化石是中国古生物学家的重大研究成果,《神奇校车》系列中有《与恐龙一起飞翔》、“让我们阅读和发现科学”系列(Let’s Read and Find Out Science)中有《恐龙有羽毛吗》(Did Dinosaurs Have Feathers?)专门讲述上述内容。我国科学家科研探索内容的日益丰富和科研成果的不断积累,为绘本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绘本创作者需要对科学发现和成果保持高度敏锐性,从中撷取能引发儿童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内容进行科普创作。


图3 “让我们阅读和发现科学” 系列部分书籍

二是想象力和童趣不足。一直以来,国内的科普通常以较为严谨的面目出现,儿童科普亦是如此——总期待最懂行的科学家以准确而又通俗的语言来讲解相关内容,如果是儿童读物就增加些图片,做到图文并茂,比如经典的《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然而,对科学绘本来讲,仅仅做到文字的严谨和图片精美是不够的,儿童喜欢夸张的、有趣的内容,在绘本创作的想象力和童趣方面有所突破才能成就经典作品。例如《神奇校车》系列是美国学子出版社(Scholastic)金牌畅销系列,从1986年的第一个故事诞生以来,一直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儿童科普读物,全球销量超过3亿册。用讲故事的方式讲科普、成功的人物塑造、夸张幽默的情节、丰富的想象力等因素是《神奇校车》成功的重要原因。又如,凯迪克奖得主朵琳·克罗宁(Doreen Cronin)创作的经典日记系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版)——《蚯蚓的日记》《蜘蛛的日记》《苍蝇的日记》,以幽默的情节、丰富的知识和独特的想象成为备受欢迎的科学绘本。科学绘本往往不需要系统全面、百科全书式的介绍,选取一个细节点展开介绍也许更符合儿童的认知,效果更好。我国原创科学绘本要发挥严谨的长处,进一步提升绘本创作的想象力和童趣。

三是精品创作不足,缺少像《神奇校车》和“让我们阅读和发现科学”系列绘本那样既畅销又长销的经典作品。儿童文学研究学者谭旭东教授说:“欧美优秀绘本基本上做到了在形式上符合幼儿接受的审美,在内涵上包含甚至可以感动成年人并值得成年人去细细品读的诸多审美的、文化的元素。绘本的创作和出版,特别需要文字创作者、插画家和出版人对绘本有准确而深入的理解。”[6]如《小岛》描绘了一个小岛一年四季的自然风光,文字优美如诗,图画意境优美,做到了诗画合一。又如,美国哈珀·柯林斯(Harper Collins)出版社“让我们阅读和发现科学”系列,由美国海登天文馆馆长弗兰克林·布兰利(Franklyn M. Branley)联合知名幼教专家罗马·冈斯(RomaGans)主编,由数十位科学、文学、教育、插画方面的专家历时多年创作而成。这是接近传统的“文+图”的科普读物的绘本,但是阅读体验很好。文字作者多为业内专家,却避免以专业枯燥的描绘呈现,转而以优美的文学性的句子深入浅出地表达,加上凯迪克奖得主史蒂夫·詹金斯(Steve Jenkins)等艺术家精美而有童趣的绘图,使得这套书质量很高。内容涉及孩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体”“植物和动物”“周围的世界”“太空”“天气和季节”“地球”和“恐龙”等不同的科学主题。这个系列首次推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并一直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新绘本内容,推出新的书目,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绘本的创作是一种跨学科的艺术,精品的创作更是如此,需要科学家、图画家、儿童教育家等不同领域的专家通力配合。

绘本是图文合奏的艺术,这一特点决定了科学绘本的创作要注重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文字与绘图的相互补充、共同叙事。绘本作为启蒙读物常用于亲子阅读读物,主要受众是儿童,因此不仅要注重贴合儿童的兴趣、心理,而且要在想象力和童真童趣方面有所突破。最近十多年来,在对引进版绘本学习与借鉴的基础上,中国原创科学绘本逐步发展起来,创作和出版欣欣向荣,在出版原创绘本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均取得一些成果。在包括绘本在内的童书出版走在出版产业前列的背景下,原创科学绘本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的科学家、图画家、儿童文学作家、出版人、阅读推广人等共同参与到绘本的创作和推广过程中。相信今后一定会有更多优质原创科学绘本涌现。

作者简介

段艳芳,上海大学期刊社《自然杂志》编辑。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参与编写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发现植物”系列图书《墙角的植物》《好吃的植物》。

参考文献

[1] 彭懿 . 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宁:接力出版社,2011.

[2] 欧阳予婧 . 从重复出版现象看中国原创儿童绘本发展[J].科技与出版,2019(8):144-148.

[3] 孙雁冰 . 传统植物学向近代植物学的过渡:《植物名实图考》与《植物学》的对比[J].出版广角,2019(20):94-96.

[4] 谭旭东 . 中国绘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原创绘本的发展与思考[N].中国教育报,2013-08-26[10].

[5] 梁婷婷 . 我国引进版绘本研究——以凯迪克获奖作品为例[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7.

[6] 谭旭东 . 中国原创绘本出版发展的观察与思考[J].出版广角,2018(329):6-9.

上一篇:科学家传记绘本创作原则与手法探析——以《“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丛书》为例
下一篇:科学绘本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探析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分享好文章


郑重声明
全国青少年科学创作活动


科普创作评论 Science Writing Review

《科普创作评论》(Science Writing Review,季刊)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刊,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一本面向科普创作工作者、科普创作研究者的学术期刊。

关注《科普创作评论》微信

《科普创作评论》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
文章投稿
期刊微信
期刊微信